
秀英炮台旧照见证日军侵华历史。
一本74年前的发黄旧书籍,里面存放的一张老照片记录着海口秀英炮台大门的原始模样。16日,市民刘先生展示了自己收藏的这张秀英炮台大门旧照。
刘先生收藏的这张黑白旧照片,秀英炮台的大门上用繁体字雕刻着“秀英炮台”四个大字,旧照上的大门和如今的炮台的大门截然不同。
“这张照片虽旧,但还能较清晰地看到之前建造时所运用的巧妙工艺,用灰塑做成字体、双龙戏珠等图腾也是活灵活现。房檐上的琉璃瓦也是十分别致。”刘先生认为,虽然秀英炮台已成为历史,但当时它见证着日本侵华的罪状。据史料记载,1890年,清政府为抵御法军入侵,命令各军严防沿海各口岸,于1891年下令建造秀英炮台。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海口、府城时,国民党驻琼守军为了加强防备,将秀英炮台列为重要的防御设施。1939年,在国民党军队撤离时,秀英村的炮兵利用清末修建的炮台,痛击来犯日寇。
“秀英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军事设施,也是中国古代规模较大的军事设施之一。我们有义务保护好历史,应该将炮台按照旧的样式、材料和工艺修旧如旧。”刘先生表示。
海口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照片确实是当年炮台大门的样貌,但现在大家所见到的秀英炮台大门,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由当地村民建设而成,而这个大门所在位置也不一定就是最初秀英炮台的大门所在位置,当初大门的位置现在也没有经过准确考证。“现在秀英炮台在修复,主要是修补炮台内部的破损部位,炮台入口只是更换了之前的旧门,其他并没有很大变化。”
“如果经过考证,原来的大门就在现在炮台大门的位置,但按原来的样子重建大门也并不是件易事,恢复原来样貌的同时,也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该负责人表示,是否应该恢复、在哪个位置恢复以及如何恢复,都是需要经过多重论证。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