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从1840年到2015年——海口昔日地标性建筑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邵长春 时间:2015-05-18 15:34:07 星期一

 

  海口市得胜沙路上的“五层楼”   海口市城建档案馆 供图

  文革时期的钟楼,顶部被“削平”。 海口市城建档案馆 供图

    大量资金的流动以及进出华侨人数的增加,为海口市发展提供了动力,消费型的都市得以形成,其中又以百货业、旅店餐饮业为主行业最为发达。

  70多年前,就曾有外国旅居者感叹:“海口高楼林立,最豪华、壮观的建筑皆为华侨所建。”日本外务省通商局编的《海南岛农业调查报告》也指出:“海南岛因华侨汇款而形成的非生产性消费,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一,从本岛薄弱的生产力之上,却形成了不难了解的商业繁荣,此点对于海口市、嘉积市、文昌等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纵观这一时期海口地标性建筑,无不打上华侨的深刻印痕。海口义兴后街67号何家大院的主人是著名侨商、当时的海口首富何达启,何家大院的五幢骑楼建筑结合了西欧罗马风格、南洋风格、清末民初风格和庭院风格,在当时堪称海口第一豪宅。

  位于新华北路20号的解放电影院,其前身是中华戏院,为上世纪20年代中期新加坡文昌归侨所建,典型的西洋罗马建筑风格,当时中华戏院还设有卡座由达官贵人预订,在卡座包厢中看戏也是当时海口人一种身份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前,海口大规模的酒楼设在如今的新华北、新华南一带,中国酒家、长安酒家都是具有一次承接上百桌酒席能力的大饭店。其中最成功的是经营长达一个世纪的琼南酒楼,其出品的琼南大包、琼南伊面、海南椰奶鸡等名噪一时,后琼南酒楼改名大同酒家,解放后收归国有,更名为“海口饭店”。

  泰昌隆、五层楼、大亚酒店,曾是民国时期海口最好的三家旅店。“泰昌隆”为新加坡文昌籍华侨投资合股共建的,是南洋风格和古代中国式建筑的结合体。而琼海籍新加坡侨领王先树则分别在今博爱路中段和中山路西段,创办了令当年许多名媛淑女趋之若鹜的“裕大纱布商行”和富贾云集的“大亚旅馆”,如今均已是岁月荏苒,繁华不再。

  当然,这里面最风光的还要数被称为“五层楼”的海口大厦,是海口当年集豪华酒店、舞厅、餐厅和戏院于一身的娱乐综合体,可谓风华绝代,冠绝一时。该楼为五层混凝土建筑,建成于1935年,由文昌华侨吴乾椿、吴坤浓父子投资50万银元所建,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五层楼一直是海南最高的楼房,是名副其实的海口地标。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