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孔庙里老人碰头商讨学会事宜的场所 李幸璜 摄
道德传家: 儒家文化是文昌文脉
同其他老人一样,林尤潮说起后辈们总是痛心疾首。
“今年文昌的学生高考成绩是不错,还是没有以前辉煌。麻烦了,麻烦了。”老爸茶店里,林尤潮呷一口茶,摇着花白头发的脑袋说。
同其他老人一样,林尤潮喜欢“话说当年”。
“明清两代‘一里三进士、七里八举人’那段佳话不必多说,文昌出了国共两党205位将军将星荟萃,从文昌走出去的宋氏家族纵横半个世纪,上世纪50年代初还有‘无文昌人不成机关’的说法哪!”说到兴起时,林尤潮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也许同其他老人不一样,林尤潮总是不服老。在茶店里喝着茶,他心里惦记的却是自己能做些什么,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林尤潮,63岁,退休前是文昌市委副书记,退休后是文昌市孔子学会会长。他和一帮同样退休了的老朋友、老同事们一起推动文昌市传承国学,弘扬儒家文化。
每周来到文昌孔庙里碰头商讨学会事宜,这是文昌孔子学会主要创始人员3年来的习惯。“这是我交情30多年的老朋友,这是之前共事的同事,这位故交是我叔父辈的了……”团团围坐后,林尤潮挨个介绍着学会同事们。粗略估计一下,这十来位老人平均年龄达73岁。但看他们或扛单反相机,或把玩苹果手机,或戴一顶鸭舌帽,或手持折扇轻摇……个个精神矍铄,全无老态。
2012年,这群老人因为一次讨论而聚在一起,成立了文昌孔子学会。“那是一次给文昌文化定位的讨论,有人说是南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我们觉得儒家文化是文昌的文脉。”林尤潮介绍,据史料记载,1042年,文昌在旧县治所在地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现文昌东路镇下路桥南)的县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区第一座孔庙和文邑学宫,这里不仅成了文昌县供奉孔子的“圣地”,也成了文昌第一所官办的县学。
“孔庙是文昌传统文化的据点,儒家文化是文昌道德传家的源头。文昌要再现辉煌,就应该保住这个源头。”老先生们正因为这一夙愿,才自发地走到一起,在短短3年里把文昌孔子学会办得风生水起。
(编辑:蔡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