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推动文昌市儒学传承 文昌老三年编写五十万字材料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蔡倩 黄兹志 时间:2015-07-06 09:54:41 星期一

文昌市孔子学会部分会员在孔庙合影  符儒旭 摄

    皓首穷经:

  编写材料开设6个展馆

  踏进藏身在文昌古城区的孔庙,驻留的岁月痕迹和历史韵味扑面而来。经过多次修缮建设,文昌孔庙文化园区内孔庙、文昌宫和蔚文书院等古建筑群焕然一新,园区内还增设了6个展览馆,即将对外开放。

  “元代陈仲达平定安南,被元世祖忽必烈赐以‘免死铁券丹书’的汉族第一人……明代贡生吴挺振以一己之力,历时25年造4座石桥,造福乡民……清代邢定三募捐兴建文昌通往琼山的迈敏石桥及通往海口的琼东大桥……”走在孔子圣迹馆、科举制度馆、武职将军馆、民贤政要馆、千年教育馆、文昌历史馆这6个展览馆里,文昌上千年的历史人文在游客前徐徐展开。

  “这6个展馆的文字材料约50万字,都是由我们这些老家伙们花3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手指展馆里陈设的一行行文字说明材料,老人们感慨万千。历时3年,阅文无数,他们所参考的仅史志材料就有《琼州府志》《康熙文昌县志》《咸丰文昌县志》《民国文昌县志》《文昌县志》等总计250万字左右的文字材料,另外还要补充以文昌大姓族谱、各氏族宗祠记载等资料各类繁杂的材料。皓首穷经,说的就是这群老人吧。

  “先是拟好纲要,确定范围,每人分工收集,天天捧着史书材料做笔记,最后集中讨论。一干就是3年。”陈如德告诉记者,啃史书的过程最不好受,但材料拟写后非常有成就感。

  “读书写书一直是我的爱好,现在也保持每天写1000字的材料。”叶风老人大着嗓门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他是这群老人中年纪最长者,所做的工作尤为突出,在91岁高龄以一己之力整理出了10万字左右的材料。老人退休前是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教授,现在听力不好,但视力绝佳,身子骨硬朗。“鬓发全非昔日郎,痴情恰似少年狂。权将短笔当长剑,抖擞临风舞一场。”老人还特意吟诗一首,告诉记者,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

  “文史工作不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要多方求证才能确定,并且还要注意不带入主观色彩。”符绩锡则郑重其事地总结这3年工作的心得体会。

(编辑:蔡志飞)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