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书院串起海南千年文脉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陈耿 通讯员 岑明道 时间:2017-09-11 10:00:18 星期一
  原标题:书院串起海南千年文脉

  方志记载由赵孟頫题写的“东坡书院”匾额。记者 陈耿 摄

  海口五公祠“苏泉书院”残碑。岑明道 摄

  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三个教师节。自古以来,师者的标杆和模范作用,何其重要。

  公元1097年,琼州大地迎来了文学大家苏东坡,进一步加深了中原文化对海南岛的影响;3年后他离开海南,琼人为了纪念他,在今天的海口五公祠内,创建了“东坡书院”。

  在我国古代的多种教育形式和学校组织中,“书院”有别于各级纯粹的官办学校,如府学、州学、县学、社学等,并既有官办,也有民办的形式。

  从本期起海南周刊开设“书院海南”专栏,梳理本土书院轶事,追溯先贤办学、求学之艰辛。

  ——编者

  如今的五公祠,已经成为海口市的一处文保单位和旅游景点。在浮粟泉和浻酌亭之间,隔着一道门,门额上有一玄武岩石匾,自右向左,斑驳间仍能辨别4个赵体楷书大字——“东坡书院”。

  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那位伟大而可爱的北宋诗人,其形象和性情,不但存留在典籍里,也深藏于岛民的记忆中,目睹实物,人们的思绪就更容易穿越千年。

  东坡书院——

  赵孟頫题写匾额

  “东坡书院在郡城北,以东坡安置昌化时尝寓此,有双泉遗迹。后北归,乡人思之,建书院、肖像祀之。

  元设山长,为生童肄业之地,置学田,赵孟頫书额。明天顺间,迁小西门外,旧址遂废。成化四年,知府蔡浩又迁于府治东;十二年,知县蒋琪重修复东坡祠。”清代道光年间,定安进士、探花张岳崧总纂的《琼州府志》较为简约地记述了东坡书院的诞生和演变历程。

  这是迄今为止,有记录可查的海南最早的古代书院,虽然具体的设立时间不得而知,但从官方的重视程度而言,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尤其是由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亲自题写匾额,本身就让书院加分不少。

  东坡书院在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迁往府城小西门,1468年又搬到琼州府之所的东边,但旧址却未曾被放弃。后来,有人又在书院旧址的金粟泉上,建起了“粟泉书院”,万历乙卯年(1615年),知府谢继科(那年他还与王弘诲一道重修府城鼓楼)复建讲堂和10间书舍,并归置学田供养生徒,可惜日久又废。

  然而,后人似乎难以忘却此地。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知府于霈、知县杨宗秉又添建讲堂、学舍,盘活书院,改名为“苏泉书院”,并在泉上建八角亭(一说“六角亭”),有雕栏,栏外凿池种植荷花,作为休息游玩之地。遥想当年,那里的读书环境一定很怡人。

  不久后“苏泉书院”又废,原因不明,于是,1755年、1774年和1793年,当地生员、乡绅和官员,又三度捐资重建。琼人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嘉庆十四年(1809年),知府张增又重修一番,名称改回“东坡书院”。

  同治九年(1870年),琼州太守冯端本又重加整顿旧址,在浮粟泉右侧重建“苏泉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再次重修,两年后完工,可惜此时已是旧式学校的尾声。很快,那里被改为农业中学校,预科毕业,其产业拨入琼崖中学校(即原来的琼台书院)。1913年开办的琼山县立中学校,1915年建成,由于没有地方,向琼崖中学校租借苏泉书院之地。

  历经千百年,今天的东坡书院旧址之上,仅余浮粟泉和赵孟頫题写的匾额等旧物,念天地之悠悠,想流光之易逝,恰如白驹过隙,令人唏嘘不已。

  此外,苏东坡在儋州中和贬所,曾建载酒堂讲课授徒,后世不知何时建起书院,清代乾隆年间重建时改名为“东坡书院”。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