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苏轼“骗”砚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刘建设 时间:2017-11-13 08:58:38 星期一

  刘建设

  元人陈秀明《东坡诗话录》收录一篇苏轼与米芾交往的故事,我把它命名为《苏轼骗砚》,为何称为“骗砚”?一是二人关系不错,彼此很随便,文人之间的一次互动,斗智而已,没有贬义;二是米芾此人有非常严重的洁癖,苏轼有机会可乘,故此骗得到。

  先从米芾说起:

  米芾字元章,1051年生,小苏轼十五岁。其母伺候过仁宗皇后,从小米芾经常出入宫中,二十岁时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米芾一生做官太平,没有大起大落的遭遇。米芾初识苏轼是元丰四年(1081)于黄州,虽然米芾小苏轼十五岁,但是米芾见苏轼并不执弟子礼,而是以朋友身份相见,不像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与苏轼有师生情谊,所以苏、米之间相处并不受太多的礼仪约束。

  米芾生有洁癖,但凡他手碰过东西后就要洗手,因此他的仆从经常手提装满清水的银壶跟在身后,随时伺候他洗手。他不用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东西别人也不准碰。

  米芾有一方御赐的砚台,名为“瑶池”。每次赏玩前,必先净手再膜拜后才可把玩观赏。苏轼闻之后提出一观,由于老苏面子太大,碍不过,米芾只好同意,不过米芾提出要苏轼净手之后还要膜拜才能观赏,苏轼一概同意照办。

  米芾请出“瑶池”御砚,苏轼一看就爱慕不已,赞美之词不绝于口。现代人对于一方砚石的认识与生活在北宋期间的人有很大不同,打个比方吧,那时一个文人对于砚石的喜爱度跟现代人喜欢一台高级笔记本电脑,或者一部苹果手机差不多,苏轼真想得到这方“瑶池”砚石。苏轼一看书桌上有墨一锭,灵机一动,说道:“不知这方砚台发墨如何,可否一试?”米芾说,发墨自然好,我去取水,你亲研一下便知。米芾一走,苏轼连连向“瑶池”里吐了几口吐沫,拿起墨锭就研磨起来。米芾回来见此状,恶心死了,差点背过气去,大声呼道:“胡子(苏轼昵称)坏吾砚矣!”一气之下,遂将“瑶池”送给苏轼。苏轼得便宜还卖乖,说道:此是御砚,怎可送人?米芾回道:“污砚岂可复用?”执意相送。苏轼乐得差点笑出声,连忙抱砚而归,并作诗纪念此次骗砚成功:“玉砚莹然出上方,九重亲赐米元章。不因咳唾珠矶力,安得瑶池得玉堂。”

(编辑:王思畅)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