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传统村落的复兴之路
“中国传统村落”这个概念虽是2012年提出的,在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录中,海南只有定安的高林村、三亚的保平村、文昌的十八行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为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
“与其他省份相比,虽然海南目前的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数量不算多,但让人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市县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海南全岛已然行动起来了。”张昌赋认为,海南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结合得十分紧密,整合了各方资源,发展也各有侧重。

文昌市会文镇湖峰村十八行村民小组。 海南日报记者 李幸璜 摄
保护传统村落 培育特色文化村
通过走访文明生态村、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案例后,张昌赋发现这些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大多是颇有名气的村落,不仅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具备不同程度的历史挖掘价值、民族研究价值、传统文化价值、文化艺术价值。
不少关注海南传统村落保护的专家也有相同的感触,他们期待,这些传统村落的保护不应是“传统和文化”为“现代和文明”让路,而应该展开大量而丰富的田野调查,深度、持续挖掘村落的文化、民俗等。“尤其是早期许多未升级的传统村落,确是保存着大量文物古迹,蕴含着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和淳朴的风土人情。”张昌赋说,我们不能只单纯地重视经济效益,轻视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保护性开发,应沿着怎样的路径走?有关专家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我们要正视它消亡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先注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再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
相关链接:
海南省三个村落入选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留住乡愁 海南传统村落保护的喜与忧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曹保明:“活态”保护延续村落记忆《人民日报》聚焦海口三卿村:火山石筑起的村落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