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海南田粮旧事知多少:这里也曾麦浪翻滚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梁君穷 李梦楠 苏晓杰 陈元才 孙发强 时间:2020-10-12 11:24:57 星期一

什寒村的稻田。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C 救民于饥荒的鸭脚粟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资格最老的要算是稷。《说文》称其为“五谷之长”,后来更列入“社稷”之中,用以代表国家。但作为一种作物的指代,汉代以来“稷”已经不常用,以至于后人为稷是什么作物而争论不休,有高梁说,有不粘之黍说,但更多人认可的是,稷即后来所说的粟。在海南明清的地方志中,“稷”也直接用“粟”解释。

  正德《琼台志》中记载:“鸭脚粟正统间始种,有数种。吐穗壮如鸭脚,大者如鹰爪,呼广粟。粒似黍稷而紫黑,品味稍粗粝。夏种秋熟为大熟,冬种春熟为小熟。又一种,种六十日即熟,土人给食、造酒,省米谷之半。”详细记载了鸭脚粟始种时间、品相、成熟时间及用途。

  所谓鸭脚粟按现在植物学的划分并不是粟,而是穇子,是一年生的禾本科穇属植物,而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由野生狗尾巴草培育而来。鸭脚粟适应性强,具有耐旱、耐盐碱地等特性。

  鸭脚粟广泛生长于湖南、云南、贵州等地,秆可用来编织和造纸,种子则可食用。穇子种子富含优质蛋白质、天然有机矿物质和钙等物质,而且食用后对腹泻有独特疗效。

  正如正德《琼台志》中所写,鸭脚粟“品味稍粗粝”,由此而不太便于消化,但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鸭脚粟非常耐饿,吃上一点就能有很久的饱腹感。正德《琼台志》中引《外纪·诗》云:“每到饥月来,此草司其命。”每逢年岁歉收,鸭脚粟这种好生长、易充饥的粗粮总救民于饥荒。

  既然鸭脚粟不是真的粟,那在古代海南究竟何为粟?粟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即通常所说的“小米”或“谷子”。万历《琼州府志》中记载:“稷,曰鸭脚,曰狗尾,曰大粟数种。”正德《琼台志》又言:“稷,粒似黍而小,茎穗短,俗亦呼狗尾粟。”古代海南所称的狗尾粟应为粟,即小米,北方叫谷子。

  狗尾粟是旱地作物,多被种在坡地上,常常能长到一尺多长,显得毛茸茸,加上头重秆轻,一有风来便随之摆动,呈现出金灿灿一片的景色。据《海南省志·农业志》,海南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仍种粟6万亩至7万亩,后来面积渐减少,现在只有零星种植。

  D 唐宋后豆类成为海南大宗农作物

  在海南明清史志中,较多提到的“土产”还有珍珠麦,其实珍珠麦并不是麦,而是薏苡。咸丰《琼山县志》中亦记载:“薏苡米,多出儋州、崖州,琼人每以为粮。”薏苡是一年生的禾本科薏苡属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湿润的屋旁、池塘、河沟、山谷、溪涧或易受涝的农田等地。

  明代海南诗人王佐曾作《珍珠麦》诗:

  汉师南下扫妖氛,胜瘴轻身亦著勋。

  利口苦遭梁驸马,知心还是马将军。

  可怜荒服多奇产,辜负中兴有圣君。

  千载寥寥效忠意,谩醺山叟睡闲云。

  这里说的是“薏苡明珠”的典故,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初,马援南征交趾,见岭南盛产的薏苡形似珍珠,既可作粮食,又可入药,便让人装了一船拉回。但此事立刻引起朝中人的议论,说他大肆搜罗金银珠宝,中饱私囊。马援死后他和家人也因此蒙受不白之冤。

  在古代的海南,菽同样不少,菽是豆类的总称。自唐宋以来,豆类即成为海南的大宗农作物,及至清代更广为推广,几乎各地都有种植。由于豆类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泛,因此种类极为繁杂。

  据道光琼州储志记载,清代海南的豆“五色皆具,曰青豆、赤豆、黄豆、白豆、乌豆、绿豆、刀豆、钗豆、饭豆、虎豆、豌豆、白带豆、三朝梗、龙爪豆、八月豆、压草豆、青皮豆、羊矢豆、荷兰豆;又有紫萝带、七八江”。

  玉米大约在16世纪前期的明嘉靖初年传入海南,但玉米在明清只在海南个别方志中有记载。由于玉米性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于疏松肥沃的土壤等原因,因此玉米在清代海南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一带的栽培粮食作物中的地位并不重要,且以酿酒为主,较少作为主粮。

  明清以来对海南人口总量和分布造成重要影响的作物是番薯。番薯是舶来品,大约在明代嘉靖中叶之后,番薯传到海南。番薯是适应性极强的作物,能抗瘠耐旱,而且产量特高,而且“以蔓埋地即生”,为后来海南人口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清代,海南番薯已在全岛范围内普遍种植推广,并且很快压倒包括山薯在内的一切杂粮,跃居为仅次于稻谷的粮食作物。道光《琼州府志》说,海南番薯“有红白两种,终年食之,精神不减,郡人尝以酿酒”。

  海南古代

  农作物简史

  番薯

  明代嘉靖中叶之后传入海南,清代在全岛范围普遍推广种植,并很快压倒一切杂粮,成为仅次于稻谷的粮食作物。

  

  史料记载海南在明代开始种植鸭脚粟(即穇子),真正的粟(即小米)也在明代有种植记载,到上世纪60年代,海南仍种粟6万亩至7万亩,现在只有零星种植。

  麦

  最迟在唐代海南已种植麦,以小麦为主,大麦为次,明代地方志中多有海南种植麦的记载,产区有琼山、澄迈、陵水等地。

  

  在海南种植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最早记载于汉代,有明显的水稻和旱稻之分,清代记载海南稻品种多达77种。

  

  即豆类,自唐代以来,豆类成为海南的大宗农作物,清代广为推广,几乎各地都有种植,种类繁多。

  制图/孙发强


(编辑:陈德文)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