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篾折叠穿插编织出东坡笠的雏形。
C 传承传统编织技艺
传统的东坡笠是遮阳挡雨的雨具,其造型独特、美观轻巧、坚固耐用,一般能用十多年甚至更久。过去阳江镇一带有这样的习惯:农家耕田插秧、牧牛割草,都戴东坡笠,访亲赶集也戴东坡笠,甚至就连嫁女娶亲,东坡笠也是颇有门面的嫁妆礼品。
然而近年来,市面上各种各样轻便美观的遮阳帽琳琅满目,遮阳避雨的东坡笠逐渐失宠。且东坡笠编织过程复杂,足足有50多道工序,一人编织一顶东坡笠要用一天多的时间,一个月下来,也只能编织20多顶。阳江镇上不少过去靠此谋生的手艺人,纷纷转行。
2013年,81岁的冯辉天因病辞世前,拉着儿子冯增超的手交代:“我们家祖辈几代人都编织东坡笠,你要把东坡笠的技艺传承下去。”
秉承父亲的遗志,冯增超抚摸着父亲各个时期编织的东坡笠留有的样本,不断揣摩父亲的技艺,也向其他制作师学习,并参加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培训班的学习和交流。
凭着不断的努力,冯增超成为当地有名的东坡笠制作大师,也成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坡笠项目目前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
与此同时,冯增超不忘父亲遗愿,又将东坡笠技艺传给了20多岁的儿子冯卿。夫唱妻随,冯增超的妻子庞才金也学会了东坡笠的编织技艺,既是贤内助,又是得力助手。
冯增超制作的东坡笠,先后被送至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会场,让与会各国政要参观,一睹传统、古朴的东坡笠风采。冯增超也带着东坡笠,亮相深圳世界博览会,并陆续参加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作为民间风物的一朵奇葩,如今,东坡笠的馈赠、纪念、展览、收藏、道具、装饰等功能正在衍生。物以稀为贵,时下海内外慕名前来冯增超家订制东坡笠的客户络绎不绝。冯增超也被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为“海南黎族藤竹编”特聘教授,向更多人宣传、教授东坡笠制作技艺。
(编辑:陈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