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卡国际设计学校创办人校长李莉女士致辞
企业忧心,人才断层,制约产业发展
科宝·博洛尼代表在会上坦言"作为国内高级生活方式品牌,科宝·博洛尼一向对于设计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行业内对于自主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也面临着人才瓶颈。科宝·博洛尼的代表直言"缺少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化创新能力的设计师,制约了品牌企业的长远发展"。
如今,高等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难以迅速形成创意生产力,实践经验的缺乏不得不让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而社会上普通的设计培训学校提供的人才,仅能一头扎进软件中去,缺少创意能力和足够的艺术底蕴。这种设计人才培养现状,严重阻碍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在大多数的设计企业中,实用创意设计人才的匮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一些企业的设计部门反映,设计界并没有明显的"门第观念",不论是公立院校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还是商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只要有原创设计能力并能很好的将设计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实际上企业并不在乎设计师的出身。
艺术设计教育两极分化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大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美术类学院,一种是商业设计培训学校。前者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具有很强的设计理论基础及创新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与操作能力。后一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缺乏美术基础及创新能力。
也是在过去的十年,以游戏动漫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为代表的设计行业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社会上的设计教育培训学校开始井喷式开办。在这些学校中,功利主义色彩显得更加浓重。社会上充斥着由IT培训机构转型而成的视觉传达、室内设计培训学校,大多数老师只是教授学生熟练使用设计软件,仅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于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无法进行独立创意设计,更谈不上真正的设计师。
思行合一:社会呼唤真正的设计师
进入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简单的生产成本的竞争,国际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向国家软实力倾斜。在这种时代要求下,社会对于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真正的设计师需要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视野,极强的原创设计能力,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在商业社会中一名专业设计师,个人艺术创作和商业包装结合的能力也同样重要。
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甚至会出现供求脱节。因此,新设计教学模式的出现显得越发迫切,如何让两种教育模式合二为一,如何能够培养出原创设计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三者皆备的设计人才,成为了业内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
国际经验本土落地:造就西卡模式
西卡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成为中国设计企业在“中国创造”背景下的最佳助力者,为更多中国品牌进军世界舞台奉献自己的力量。
针对现有设计教育模式的弊端,西卡国际设计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发符合"中国创造"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经过长期的探索,西卡国际设计学校借鉴国际前沿设计教育模式并结合国内外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发了一整套既符合国际教育趋势又适应国内设计人才学习现状的全新设计教育模式。
国际化的教师团队全部具有国外学习背景,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吸取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教育理念并迅速对接本土现状,在逐步探索中,西卡总结出了一条适应本土人才现状和行业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西卡概括为"工作室项目制"教学模式,这也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教学方式。
每间教室就是一个工作室,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到设计公司的真正运营模式;每一个课程就是一个项目,学生就如同在设计公司一样的进行设计;教学场所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许多课程都要求学生针对项目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西卡认为这是成为真正设计师很好的途径。
(编辑:李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