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忘记铅笔在白皮纸上摩擦的沙沙声,在网络替代邮寄以后纸质的情书变得太过难能可贵,那一张张泛黄的纸片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点滴回忆,最重要的是它印证了一个时代的人的内心深处不可磨灭的最初的信仰。在这个大多人都喊着,不再相信爱情的年代,一纸七年前的泛黄情书,只是让大多习惯了“速食爱情”的人们更多的体会到了电影中的那抹纯真而已。——杨文
  网络化以后,很少用纸写字了。上次从西藏寄明信片给朋友,写上地址,名字,扎西德勒,盖上鲜红的邮戳,那感觉特别好。今后这种邮寄的方式有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怀旧行为。很后悔,从小学到大学这些年的贺卡、情书、情画……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很大一部分都是主动烧掉的。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吧,夫妻双方都应该包容对方,留下过去的信物仅仅是为记忆留下一个见证,并无他。——福利满
  如果因为时代而丧失的信仰,那便不叫信仰。从来没有纯真的时代,只有纯真的人。这封七年前的情书满足的是一些看客的“情节癖”,而能不能拥有圆满的爱情,不靠自己的用心经营,而赖账给时代的话,那这样对待爱情的人他的心理只能说是暴发户。——阿布
  前几天也看到了有关美国一位7旬老人收到的迟到的数十年的情书,当年写情书的还是一个妙龄校园女孩;两者有雷同之处,也有差异所在。不过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是这种相同与不同,而是曾经的校园生活,曾经的美好回忆。——李斐
  我们宿舍的一妞儿,典型的爱情至上。跟老乡由好朋友直接陷入热恋,其速度让我们不敢相信。有一阵子突发奇想,逼着男朋友给她写情书,每天一封,找寻被追求时的甜蜜。当时不理解她的举动,现在想想确实很浪漫,正如文章所说,让人感动的也许并不是情书本身,而在于看到已经泛黄的情书,一下子就能让人回忆起纯真的校园岁月,回忆起纯真的校园爱情。——程鹏丽
  我想,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展,最古老的求爱方式还是最打动人们的。现在的速食时代让爱情也变成速食主义,短信,QQ,MSN,人人留言,回复,爱情来得既廉价又不费吹灰之力。来回几条短信就勾搭上姑娘,MSN上聊几句就出去约会。情书最打动人的不是内容,不是字数,是作者一颗对爱情负责的心吧。我印象最深的追求者是高中时每天给我写一封情书的男孩,即使过去了三年还想得起他的样子,泛黄的情书是青春岁月的印记。最美的情书句子应该就是沈二哥给张三姐的情书吧:“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多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还有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胡倩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