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桌上,谈起马思特和竞才修业被《南方周末》曝光的事,孩子说,“很正常啊,去年我们学校一位化学老师,办培训班,一个暑假就赚回一台奔驰。”孩子奇怪于我的惊讶,我更惊讶于孩子的平静。
作为联系教育线的媒体人,我何尝没有听说过培训机构的黑,但我总是不愿意相信那些传言。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听到一两只坏鸟叫,我们不能想当然整个林子的鸟都坏。记得去年一段时间,孩子周六比平时回得晚,问情况,孩子解释说:“数学老师告诉我们,重点留在课余讲,要考好成绩,到他家去补课。所以我和几个同学到他家补课。”我当时想,老师未必这么说过,迫于压力的同学希望老师暗授锦囊,才以讹传讹。再到周六,孩子又早早回了,说:“我们以为是每人每次50块,今天一问,要100,大家都不干了。”我当时心里一咯噔,师生之间怎么可以是这样?但我依然没有想到,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在校上课是“课余”,搞培训班才是主业。更没有想到,在那些班主任眼里,学生都是可以变现的商品,诱导孩子“自愿”参加培训班,可以按人头收取高额回扣,而且这些孩子可以待价而贾、多次出售。
有几次,孩子网购一些学习用品,再高价卖给同学,帮同学刻制游戏光碟也要收费。我说,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这点事,好意思要钱?他望着我,一脸不解。有很长一段时间,孩子沉默寡言,眼神透着忧郁像个诗人,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我问是不是学习压力大,他只说“没有呵”。他总是与班主任闹牴啎,连班主任家访也抵触。我说“班主任这么关心你,你应该感谢他”,他竟是满脸不屑。
常听人说,现在的孩子自私、孤独。我要问,这仅仅是独生和溺爱的结果吗?学校教育在其中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
我很欣赏教育专家格林在他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的观点:教育是一种“心灵感应”。真是这样,教育者自身具备什么样心灵,就会不由自主地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和暗示,说教没有用,掩饰没有用。试想,一个整天想着如何利用学生的应试压力,通过课后培训从家长口袋里捞钱的老师,能够给孩子传导什么样的心灵信号?一个整天想着如何把学生卖出更高价钱的班主任,又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施加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在过度商业化、人与人之间都是利用与被利用关系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又怎么会养成友爱、宽容、感恩、乐观的心胸?我敢说,我的孩子无论是道德品性,还是心理健康,乃至学业成绩,在同龄人中都不算差,但我依然为他担心:他将如何面对这个社会?又应该怎样融入这个社会?
多年前读过台湾作家张晓风一篇短文《世界,我交给你一个孩子》,印象很深。文中说:“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我要问每天考试学生的老师们:你们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当今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容忍度”越来越高:官员贪腐,我们不奇怪;商家造假,我们不惊讶;医院开大处方,我们能忍则忍……甚至对于无处不在的有毒食品,我们都能保持不可思议的从容淡定。但是,我认为,不管道德如何滑坡,教育和老师应该坚守最低的底线,只要师德的起码标杆还在,孩子们多少还能分清黑与白、好与坏,而一个人只要还存有基本的是非观,就不至于沉沦堕落。当青年一代把丑恶的东西都看成正常的时候,这个民族真的岌岌可危!
尊敬的教育工作者,我作为一位家长、一位公民,这样的祈求算是奢望吗?(文:彭联联)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这首先要看培训市场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我国是一个考试大国,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考试不胜枚举,那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的考试呢,因为我国是一个很看重考试,更看重证的国家,在体制内的所有的工作岗位都需要持证上岗,获得了证书就意味着获得了社会的认可。现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就显得非常必要。其次在看培训教育到底有没有用。知识是要一点一滴的积累的,并不是一下就能学精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而纵观国内各大培训机构,对于学员更注重的是考试技巧的掌握,这种技巧说到底是为了对付考试,而不是实实在在的有用的知识。——陈方超
“当青年一代把丑恶的东西都看成正常的时候,这个民族真的岌岌可危。”最可怕的是青年失去了青年的精神,他们丧失热血,过早地适应这个社会,视一切为正常,不愤怒只世俗,他们告诉你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你还没看穿吗?他们表现地比我们这些成年人还成年,还现实。“一个国家,只要还有一个为了孩子扎根执教的教师,这个国家就还有希望;一个国家,只要还有一个拒绝红包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个国家就还有生命;一个国家,只要还有一个不畏强权针砭时弊的记者,这个国家就还有灵魂。”——胡倩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仅依赖老师,父母也要抽出一定的空闲时间教育子女。学习嘛,关键是学习的方法,如何学习,尤其是学会自学很重要,况且现在的网络媒体十分发达,学习的途径除了学校以外,还有许多。真正有不会的,孩子解决不了的,再问大人或老师不迟。其次是对学习的兴趣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良好的的自学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谦虚的待人接物态度,会使其受益一辈子。——栗彦卿
培训机构本是学校教育的辅助,市场的需求却促使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在利益的驱使下,原本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园丁们,却放弃了教书育人的主业,投身到培训机构当中,获取高额报酬。学校教育不力,只能让学生从培训机构获取知识,培训机构的高额报酬,促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是现有教育制度的悲哀。——程鹏丽
早就知道了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不讲什么实质的东西,而是在私下里自己办着的补习班里讲课,这样很多学生压根就没有选择性,只能报着老师的培训班上课,而且在学校时候老师会对报着补习班的小孩特殊照顾。要知道,在小孩子心性心理都没发展成熟的时候遇着这样的事实,这不就是教育的耻辱么。被称为老师的人,从学生身上获取创收的利益价值,这样的老师哪里还有所谓的师德,培训教育也就是一潭被肮脏的金子填满的死水了。——杨文
我们希望校园仍然是那个校园,依然是一片净土,这是每一个人的心愿,只是当部分为官者和整个社会都浮躁和浮华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我们还该不该这样去要求教育行业。——李斐
当看到港大退回中国30多个状元的新闻时,当听到关于上中小学真的很难的消息时,刚开始是怀疑,后面就是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有时候也很难理解有些家长费尽周折为孩子上好学校,为子女报培训班,但仔细想想,谁会拿自己子女的前途和未来做赌注,因此,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中国的未来,我们应该真正让我们的教育健康发展,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倪卫校
人们对培训、对能力的片面追求催生了太多太多的培训机构。没有需求哪儿来那么多供给呢?而太多的“大师”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攀比的心理则促使人们疯狂地奔向了那些所谓的培训班。而培训机构想的都是挣钱,至于你能否提高、能否得到,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只是太多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家长们焦急的把孩子送向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大人们奔向了各种考证机构,而这些培训到底效果如何,我们却丝毫不会考虑了。——李特
这个事儿不能简单地用道德分析,要看看培训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先说需求,现今哪个家庭不是给孩子报N个班儿以图提高孩子的素质,这是培训市场火爆的根本原因;供给方面,愈来愈多的学校从“公立的”变成“功利的”,老师们也顾不上主业了,到处削尖脑袋搞培训、接私活。两者一拍即合,催生出当前培训市场的一派乱象。——西铭
哈哈,回归到师德的话题。老师真的做到了教书育人吗?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叫我到办公室夸了一番后,说希望让我家人帮她办什么证件,我忘记跟家人提起此事,也就导致她那个证件没办成。之后她就把我班长一职位给抹掉了。现在看来。培训班未必单纯的只是为了教书而已。——人可木木
看文中这么一说,似乎让小孩进学校受教育好似一种赌博了——天知道他会遇见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孩子影响最大的始终是他的家庭,如果你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充满毛病而咱们又无力改变的时候,那就应该多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时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很多的行为你是他的榜样。在成长中他肯定有迷惑,但你们若有良好的交流(就像好朋友),他一定更会倾向与与你商量,因为你是他最能值得信任的人。——阿布
现在的应试教育是无用的,除了能没完没了的升级毫无他用!从开始读书到彻底离开学校,教育就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另外一场考试。然后得到一张文凭,找个差强人意的工作,之前学习的东西都可以扔了,工作上一点用不上。又要重新开始学生活技能学做人,二十多年的学习生涯好像白读了一样,为崇尚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现在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我感觉相比于古时的教育,现在的教育制度甚至在倒退,至少古时科举考试的重点还放在为人处世、道德修养,然后才是治理国家,要学习知识首先先要先学做人。——张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培训教育怎么能说是无用的呢?要让它有用还不简单?天天都有人在制造形形色色的考试、证书!我们正日益陷入将错就错随大流的漩涡,甚至当我们要求老师有师德的时候,自己却在做一些曾经是不道德但如今却是潜规则的事情。——小迷
中国不乏头脑聪明者,不乏身体强健者,但是多数人还是活得一塌糊涂,他们毁就毁在没有一个上得台面的价值观。到处都是功利,总有人觉得“我都这么功利这么没理想了,还不应该成功,还不应该过的舒服么?”但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就是因为太功利太没理想所以才过得这么惨。克尔凯郭尔不是说过么:“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王俊岭
我是一名反教育者。倡导自学成才,反对一切说教。——福利满
其一我觉得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有的适应自学没人打扰,有的人就爱上大课。其二,培训教育是一种针对具有中等水平的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平之上的人觉得没营养,水平之下的又觉得跟不上,没有效果。选择你所适合的,别跟风走。——严颜
“传道、授业、解惑”演化成“敛财、挣分、洗脑”的功利行为时,教育培训只能误认、害人。而在整个机制下,如果不参与机制,很可能获得比被害更坏的后果,这看起来真是太无奈了,人们没有选择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机构,交给社会,花费重金为孩子争取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平台,到头来还是免不了被愚弄的下场。——杨弼麟
我对于学校的信任多过于培训。因为曾经身处培训学校,了解过它的一整个系统,从教材的汇编、教师的招聘、考试的认证等等,我对培训学校的信心完全丧失。那些咨询师一个个完全是信手拈来、信口开河。事前告诉你多么多么好,等你报名学习了,就完全不管你了。一般培训学校都有这样的岗位:咨询师、班主任、教员、就业指导。而这些人本身的素质就是不让你信任的。他们最主要的似乎是拿到你报名号的提成,而不是别的,不考虑你是否适用,不考虑你是否合适。所以,相比之下,我就只能相信学校,相信为人师表。——潘昕妙
教师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方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他必须履行的职责。——黄伟程
教育功利化和商业化是一个民族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物质和金钱成为我们进步的障碍,当政府默许甚至鼓励这种恶性膨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它的负面效应就会全部显现。今年大量文理科状元选择香港高校就是一个明证,大家对中国内地的教育充满了越来越多的不信任。是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沦落,是什么让我们对一些丑恶现象熟视无睹,无可奈何?面对社会良性发展,每个人都有责任,摒弃那些纯粹捞钱的培训班,净化教育市场。更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推进教育改革,规范教育事业发展。——刘鹏飞
相关链接
暑期学生“充电忙” 语言文化类培训成热门
“嫁个有钱人”培训机构回应质疑:不是教人去当小三
80000册字典齐"下乡" 商务印书馆助力乡村教师培训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