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旧知识补难点到新知识讲重点,从补习班到提高班,暑假期间,很多学生家长都一致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为的就是“充实”孩子的暑期生活。各种培训机构更是巧立名目,开设各式培训课程,常见的文化培训班种类就多达二三十种,足以将暑期变成很多孩子的“第三学期”。一个孩子少则参加两三个班儿,多则甚至五六个,巧立名目的暑期班,火爆程度令人吃惊。
开学前一周 暑期大盘点
旗号不少 任尔语数外化物
文化课加上文艺课
都是暑假末期补课
随着学期末的临近,很多家长已经开始着手为孩子布置暑假“功课”了。各种培训班的宣传铺天盖地,从网站宣传到街边广告牌,小到从未听说过的机构,大到以学校为名义办班的。为了吸引家长和孩子的眼球,培训班名称也是让各机构煞费苦心,“一对一辅导”、“与外教面对面”、“30天冲刺”、“赢在暑假”、“金牌夏令营”等等。
正因如此,家长们也选得不亦乐乎,今天给孩子报了这个班,明天培训机构又出个新名字,也弄得家长心里痒痒,生怕错过,只得花钱报上。不过,在对这多达二十余个品种的暑期班调查采访中,记者却了解到,大部分机构所设立的文化课培训班,其内容和方式基本雷同,其实就是“查找旧知识难点,讲解新知识重点”。眼看要开学了,培训机构却又想出新点子,打出了“收心班”的旗号,还美其名曰利用开学前一两周的时间,通过比较“静”的培训课程,帮助孩子早一点适应开学的作息时间,将注意力由放假转移到学习上来。
按照培训机构的说法,“收心班”通常分为文化课和文艺课,前者是以“补课”的形式,让孩子预习新学期课程,起到收心作用。后者是通过书法、绘画等短期才艺培训,让孩子从浮躁的暑期生活中定下心来。“暑假期间孩子的作息比较懒散,参加一个短期培训班,能提前让他摆脱‘暑期后遗症’,其实也是给他一个缓冲期。”一位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
家长心声
知道培训班有猫腻
但真怕孩子会落后
虽然暑假培训时间较短,但一些家长仍将孩子的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很多家长碰到一起,也总是讨论各种培训班的效果。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了解培训班的开课性质,也清楚并非价位高的效果好,可在他们看来,与其把孩子圈在家里,不如让他在培训班里“充实自己”。
“如今孩子升学压力太大了,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安排补习班。”市民孙先生如是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很多家长都认为,人家孩子都在上各种培训班,如果自家孩子不上,必定会落下,无论如何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