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其军抱病上课。 薛玲 摄
“山道弯弯,崎岖狭窄。它从山里一直通向山外,连接山里山外两个世界。我啊,愿做那吹笛的人,将牧童引向山外……”这是南京市六合区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教师徐其军散文《笛》中的一段。这不是徐其军一时兴起的抒怀,而是他对乡村孩子许下的诺言,即使面对死亡,这份承诺依然不会改变。
患病老师左手写字
黝黑的面庞,略带腼腆的微笑,眼前的徐其军有着普通乡村教师的一切特质,但在许多孩子的心中,他们与徐其军的关系已经超越师生,他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记者在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采访时,正碰上徐其军教过的几个学生来探望老师,刚升入高一的章连明至今记得小学三年级第一次见到徐老师的情景,“这个戴着酒瓶底眼镜的老师说话幽默风趣,他的课有意思极了。”后来章连明有了一个新发现:徐老师一直在用左手写字。写得好看吗?“不好看。”章连明笑着摇了摇头。后来章连明和同学们才得知,他们喜爱的徐老师是一个病人,是一个患有尿毒症的病人。当徐老师用左手写字时,他的右手正捂着隐隐作痛的腹部。
婚检时查出尿毒症
如果不是这场大病,现在的徐其军也许依然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
1997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徐其军放弃了继续深造、可以留城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六合,不仅如此,他还主动要求回到南京最北部、条件最差的村小——枣林小学,最终,徐其军被分配到了泉水小学。2000年,徐其军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枣林小学。
2002年,徐其军迎来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他要做新郎了。可谁也没有想到,婚检时徐其军竟被诊断患有肾病且并发尿毒症,而且由于基因特殊,很难找到匹配的肾源,眼看着25岁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我一直梦想着做一个好老师、好丈夫,这一纸诊断,我的梦全毁了。”从幸福的顶端跌入痛苦的深渊。那一刻,徐其军想到了放弃。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