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网12月15日消息 中国首所免费大学创办人、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董事长姜岚昕14日在海南透露,该院计划明年起每年在海南招收100名左右的符合“特优、特长、特困”条件的学生到北京免费就读,该院每年为每名学生免除各种费用一万元。

姜岚昕是世华智业投资集团、北京华夏管理学院董事长。11月11日,在姜岚昕倡导,包括爱国者数码科技、亿阳集团在内的国内百家知名企业的联盟支持下,以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作为免费大学的载体,“百家企业联盟发起免费大学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
“免费大学”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扶符合条件的革命老区孩子、少数民族孩子和农民工二代子弟免费进入大学学习。根据计划,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将在2012年首批招收500—1000名具备“特优、特长、特困”的学生,自2012年起入学的学生其物价部门核定的每学年7800元学费、2200元住宿费,共计每人每年10000元全部免除。这笔费用则完全来源于企业的支持。学生读书期间,只需自行负担生活费和教材费等少量费用。
姜岚昕出生于河南信阳商城县,贫穷让他历经坎坷和磨难。家里住得是四间土房,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会下小雨;夏天赤着脚走路,“脚被磨得割下一块皮来都不会见血”;脚指头碰破了,用纸裹一下;冬天连着几个月吃咸菜,“吃得都想吐”;大哥因为给不起看中的姑娘家彩礼钱而服农药自杀。
姜岚昕上学的钱都是借的。上大学时,怕从借来的钱被偷,将钱藏到鞋垫下。当老师知道拿到手里的这些皱皱巴巴、带着温度的钱的来历时,对姜岚昕说:你肯定会有出息的,好好学习。听到这番温暖和鼓励的话,姜岚昕委屈的泪水汹涌而出。
在大学里,饿肚子更是常有的事情。“拿着一毛钱买的一个水煎包,都不舍得吞下去。”回忆起这段往事,姜岚昕的脸色很凝重:在大学里就一直想,如果有一天我要是有钱了,我一定要帮助像我一样贫困的学生。
2001年,姜岚昕带着5个人开始在西安创业。从80平米、月租金不到3000元公司起步,用了10年时间,世华智业投资集团发展到在全国拥有36家分公司、2所大学和2家经济园区,缔造了每年以300%速度持续增长的奇迹。2003年,世华智业投资集团重点打造的“总裁培训班”,每次总裁班限额400人,学费一万多元,但却场场爆满。
2009年,世华智业投资集团收购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姜岚昕爱心有了实现的重要载体。从收购学院开始,姜岚昕一直尽自己所能,为家庭困难学生减免学费。2011年11月,在经过多方考察后,他和一帮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共同发起了免费大学行动,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也由此成为中国首所免费大学。
按照姜岚昕的解释,让“特优、特长、特困”的学生“免费读大学”其实就是“企业订制委培”模式,在企业订制委培模式下,学生相当于企业的“准员工”。企业订制委培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学校录取学生,在教授完基础课程后邀请企业进校“预订”员工。企业预订好员工后,向学校提出其需要这些准员工具备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素质,委托学校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企业高管还会时不时地到学校对准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这样一来,等到学生毕业进相应企业工作时,便能够很快融入新环境。目前,华夏管理学院已经与数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会根据各自的需求不定期地进校预订员工。
在“上学贵”的背景下,姜岚昕的免费大学计划受到关注,但同时也面临着现实难题:学校文凭不受国家承认。不过,在姜岚昕看来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中国不缺大学,也不缺大学生,缺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学历和文凭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却无法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以我的经验看,教育与文凭之间未必能够画等号,我认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并未上过名牌大学但同样创业成功。企业家用人也是这样,他们更关心所招员工的工作背景和能力,而不是来自哪所学校;对他们而言,文凭仅仅是一个参考性标准,而非决定性标准。”
姜岚昕说,2012年华夏管理学院计划在海南招收100名左右的符合“特优、特长、特困”条件的学生免费就读,届时他们将通过学校官网和微博公布招生电话,同时与定点学校合作,对被推荐的学生进行笔试和面试,测试成绩合格者,即可成为免费大学的学生,享受免费大学教育。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