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禁止教师擅自给学生征订教辅材料,但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原平市第一小学和忻州市七一路小学的部分教师依然我行我素,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被教辅用书塞得越来越沉重。(图片来源:忻州周刊)
原平一小: 四年级“免费”《学练优》
3月13日中午,正值下学期间,记者在原平一小门口看到,许多学生手里都拿着一本名为《学练优》的数学练习册,上前一问才知道,这都是该校四年级的学生。一位同学告诉记者:“这是老师给统一订购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就在这本练习册上,不订也不行。”学生家长王女士则说:“老师让订,我们就订,孩子的前途没必要因为这点书费给耽误了。再说,如果我们不同意订,老师就会做我们的思想工作,不得不订。”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记者找到了原平一小的相关领导,王副书记表示,她们并不知道四年级老师统一征订的行为,需要核查一下。记者在办公室等了近半小时后,王副书记回来说:“你们反映的情况属实,四年级总共6个班,每班60多个学生,数学老师给每个学生都订购了一本定价为16.8元的《学练优》练习册,但是,这些书都是老师们免费赠送的,不收孩子们一分钱。如果发现老师收钱,就会扣除他们半年的绩效工资,也不能评优。”果真是老师“慷慨解囊”吗?记者不得而知。统一订购教辅用书本来已经违规,而该校的负责人却表示要等到老师收钱后再做处理,这样的态度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七一路小学: 老师与记者“捉迷藏”
3月14日,忻州市七一路小学一家长反映,老师统一为学生征订教辅材料。“孩子回来说老师让买,咱哪敢不买。况且,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就是这些书上的。为了孩子的成绩不落后,只好交钱买这些书。”对于书的价格,一些家长颇为不满,李女士对记者说:“咱去书店买书,还能打个折扣。这老师卖的书不仅不打折,还连个零头都不找。”她举例说,像10块8,就收成了11块钱。
记者经调查得知,该校五年级、六年级几乎所有班级的学生都有教辅用书,如《学业测评》、《状元成长路》、《一卷通》等,其中《学业测评》所占比例较大。唯有不同的是,有的班级是老师统一发书后,学生将钱直接交付老师,而有的班级则是老师让学生自行购买指定的教辅用书。据知情人士透露,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该教辅书上的,学生不买不行。而老师指定的教辅书只有某个书店销售,老师统一组织与学生自行购买,其“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当日下午,七一路小学张校长对此作出回应: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发生。他告诉记者,学校为减轻学生负担,连被允许征订的教辅《目标与检测》都放弃了。而且对于违规教师,处罚相当严厉,不仅不能评先评优,同时还会扣除当年的绩效工资。他表示,将尽快对此事展开调查。
3月15日11时许,记者致电七一路小学办公室负责人,他称学校尚未展开调查。但据学生家长反映,该校老师已听到“风声”,一大早就让学生将教辅书全部交回。直至下午5时左右,校方才“主动”告知记者,仅在“个别”学生书包内发现教辅书,下一步将与家长沟通,对此展开深入调查。然而,当天晚上,“被交回”的教辅书又重新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也再次被告知,次日一早要全部“回收”。
学校接到举报,没有及时查处,老师却“组织”学生与记者玩起了“捉迷藏”。老师在记者面前的“聪明”与校方在法规面前的“愚钝”形成了强烈反差。
教辅乱象 仍需大力整治
正像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一样,强劲的市场需求必然会搅动利益漩涡,对学校和老师形成极大的诱惑。如果不能坚守教育的底线,不能遵守起码的职业道德,“减负”必将成为空洞的口号。治理教辅乱象,不仅需要着眼长远,改变应试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也要立足当下,从机制上斩断利益链条,还教育一片净土。莫让教辅成“教腐”,别把书包变钱包。被称作“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是否当以此自省呢?对于两所学校滥订教辅用书的情况,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