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中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2-08-27 16:12:52

  随着人类发展、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学校教学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传统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都有可能提前学完。但是事实说明,学制不宜缩短,广大未成年人不能提前进入大学学习。那么,青少年富余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充分利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现实的情况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消耗青少年的这部分时间和精力:一是花大量时间反复练习,目的是应对中考、高考(微博),争取获得高分;二是扩大知识的学习范围,增加知识的难度。一方面,初中或者高中用一年半载的时间反复训练,目的是能够答出问题的标准答案。然而,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学生的创新精神日益淡漠,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逐渐磨没。另一方面,扩大知识范围,增加难度,势必加重广大学生的负担。特别是统一的中、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学得越难,学生的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两种做法结果都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违背。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未成年人18岁前的人生时光非常重要,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搞好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也包括这两者相互交叉的综合高中。普通高中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升入大学。谈起普通高中的功能定位,坚持素质教育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在哪些方面要为学生升入大学作准备,却不是十分清楚。

  比较普遍的认识是,高考取得高分就为学生升入大学作了最好的准备;中学给大学提供高分生源,就是对大学教育的最大贡献。这样看待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根本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大学教育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阶段,它需要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和能力。如果能够实现高中毕业生与大学学习环境的“无缝对接”,那将为他们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是大学时光得到充分的利用。

  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学生的准成人阶段,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还是认识世界的很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都有着人生特定阶段的教育目标。我们在关注不同学段教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时候,既要克服不连续造成的问题,也不能把各阶段的教育混为一谈。从儿童到青少年,人的成长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有生理心理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努力使学段设置和教育及教学内容与人的成长相一致。塑造健全的人、优秀的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和大学像接力赛跑一样,要把棒在跑动中接过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急停传接。我们希望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具有准大学生的姿态,而不是像一个老资格的中学生。大学预备教育是高中与大学之间的接力区,它将对未成年人教育与成年人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发挥重要作用。

  学分制走班上课是高中发展的方向

  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高中阶段安排大学预科课程,是一种两全其美的选择。它既解决了青少年18岁前时光的有效利用问题,也解决了大学预备教育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国外这样的做法很多,例如英国学校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高级水平课程(A-Level)、美国学校的大学先修课程(AP)都是比较成熟的做法。它们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内容深浅有多种选择,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学分制走班上课,突出了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当然,这些具有预科性质的课程设置能够稳定生存,与这些国家高校招生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

  当前,我国的高考仍然是以统一的书面考试为主,广大考生不得不进行统一的学习与复习。随着人们对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高考高招工作的进一步改革,高中教育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成为可能。纵观世界,多数国家的高中学校都实行学分制走班上课,这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选择性,使学习负担的轻重适合学生自己的能力,使课程的难度和学术性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分制走班上课也是高中与大学衔接的一个重要形式,是高中发展的方向。

  最后刘沪校长建议,我国的高中教育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明确功能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在大学的积极参与下,逐步实现高中与大学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陈达)

  (新华教育 陈达)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