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取消诟病已久的公办幼儿园赞助费,无疑是一大政策“利好”,但在政府投入不足的现状下,不少公办园担心办园经费不足,家长叫好之余怕收费“明账”变“暗算”。如何把好政策真正用好,让各类幼儿园平稳过渡,正成为大众的新期盼
取消赞助费 办园变艰难?

收费少了烦恼也少?漫画作者 李法明
北京教委规定,从今年9月1日起,严禁公立幼儿园收取赞助费、兴趣班费等,开园在即,情况究竟如何,本报记者近期对此进行了了解。
“收一个孩子就会亏一个孩子,那我怎么办?”
也许因为正在风口浪尖的时期,本报记者试图联系多家公办幼儿园,但均被婉拒了采访要求,即使有回应也均表示:“一切按照教委规定执行。”
9月1日,记者在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公办幼儿园采访时,该园园长表示,早已知道取消赞助费的规定,但她现在却很犯难。“幼儿园的成本、教师工资奖金这些年都在上调,取消了这一块,不让收赞助费、不让办兴趣班,每个月的保教费又给规定死了,每月每生750元,这样算下来收一个孩子就会亏一个孩子,那我怎么办?”
按照本次北京市新规,关于幼儿园收费将实行惯行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政策,即:今年秋季之前已经在园的幼儿,除代办服务性收费外,仍按照入园时原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对在此次收费政策出台前,违规收取今年秋季入园幼儿的赞助费、兴趣班费等违规费用,必须退给幼儿家长。
这位园长告诉记者,东城区收费检查在各区最早,园方再难也得执行,“这是铁规定。”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园长告诉记者,她尚不知别的园怎么执行,但她坦言,这个规定施行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在一些大城市,收费较高的幼儿园,费用甚至已超过大学。对此,社会舆论往往迁怒于幼儿园,认为是幼儿园“心太黑”。
一位公办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幼儿园收取赞助费其实迫于无奈,由于经费不足,如果不收取一定数量的赞助费,那么幼儿园硬件改善无从谈起、教工工资无法提升,甚至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部分公办园早已“自收自支”,虽然顶着公办的帽子,但一切办园费用,员工工资都是自己筹集。
朝阳区望京一位公办园就属于这种情况,该园园长对记者说,这几天正在想对策。“不是赚钱的问题了,这已经是员工生计的问题了,有财政保障的还能有工资保障,我们怎么办呢?”
她告诉记者,由于幼儿园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在国家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幼儿园通过收取“捐资助学款”的方式进行弥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赞助费”。“办园经费、教师津贴、校舍建设等都要自筹,方方面面都要花钱,没有赞助费,幼儿园很难办下去。”
家长担忧收费“明账”变“暗算”
记者在东城、朝阳区采访了解到,对于取消公办园赞助费一事,大部分家长表示欢迎。“政策是好事,毕竟现在幼儿园收费太高了,负担太重,本来现在各项生活成本就高,现在孩子这一块就会花掉我们收入的一半。”朝阳区一位孩子家长郑女士告诉记者。
谈起幼儿园的收费,几乎所有受访家长都有一肚子话要说。“公办园我想都不敢想,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可私立园收费太高。”33岁的年轻家长张志刚告诉记者,为给孩子找个合适的幼儿园,自己“跑断了腿,操碎了心”。
“我们想让孩子踏踏实实上个幼儿园,我真想不明白怎么就这么贵呢,”他感慨,“国家出规定的时候,正好我孩子入园,没想到公办园进不去,私立园费用不降反升。”
幼儿园的收费这个孩子入学的第一道关对于北京很多家庭来说,已经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按照北京市公布的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2011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至少应达到53944元,即月工资4495元。以这个平均收入水平为例,一家三口,两个人上班,家庭月收入8990元,光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花掉3500多元,如果再需要还房贷,这样的成本怎能承受。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其实我们还是需要一些兴趣班的,不能太一刀切,学校的兴趣班还是有一定效果,在我看来收费比较合理,省心。”孩子在一家公办园的家长告诉记者。
更多的家长则担心幼儿园的收费“明账”变“暗算”。“赞助费还算是花钱能办成事,现在取消了,我不知道以后孩子入园会不会遇到别的阻力。”一位年轻家长告诉记者。
北京某培训机构教师郑少武告诉记者:“最担心取消了赞助费,巧立别的名目继续收费,甚至收得更狠。”据记者了解,在经营压力之下,已经有个别幼儿园为了“补缺”开始变相收费。
有家长反映,在禁止收取赞助费的规定出台后,有幼儿园虽不提赞助费,却在收取所谓的“不与入园挂钩的捐资助学费”。园方先给家长写一个有账号的小条子,提醒家长找一家单位或企业、用转账支票将钱汇过来。这样一来,家长所交的赞助费就悄然变成了单位或企业的捐资助学款。
让好政策真正叫好须加大投入
一方面高额的赞助费让家长叫苦,一方面取消赞助费又让幼儿园犯难,是什么让一个好的政策在现实中竟然出现了两头堵的局面?
教育界相关专家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学前教育的忽视,欠账太多,投入太少。
近些年的全国两会上,均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议案提案。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微博)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把学前教育纳入国家学制系统并作为义务教育组成部分的做法,逐步把学前教育在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比例从目前的1.3%左右增加到5%以上,把学前教育真正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公共事业的范畴。”
在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取消赞助费只是治标之策,真正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这一领域,政府应该投入,并加强管理。
已有一些“自收自支”的公办园长表示,现实的困难肯定要反映,如果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在今年入学新生和以后的招生中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比如进行差额或全额拨款),以及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允许在一定形式上对于开设兴趣班、特长班等方面给予灵活支持),对目前面临的困难或许能有一定帮助。
“赞助费无论是上交了财政的,还是用于幼儿园基本建设的,退费后产生的资金缺口都应责无旁贷地由政府补齐,毕竟政府才是出资主体。”一位园长表示,取消赞助费是大势所趋,公办幼儿园是政府投入的,花的也是全体纳税人的钱,应该让老百姓共享。
由于学前教育长期缺乏关注与投入,一方面孩子入园难,家长要排长队,一方面孩子入园贵,特别是一些公立幼儿园收取高额的赞助费已达每年数万元。幼儿园的天价收费已成为全国各地年轻家长身上沉重的负担。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自此,多地开始对幼儿园赞助费进行规范。
取消诟病已久的赞助费对老百姓而言无疑是一大政策“利好”,但如何让好政策真正叫好,让各类幼儿园平稳过渡,让孩子们安心成长,正成为大众的新期盼。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显示,北京目前共有幼儿园1245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仅347所,其余的非教育部门公办园则主要指的是企事业单位办园、街道办园等。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