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专题>
择校热何时能退烧?待到政策落实时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时间:2012-09-07 16:36:29

  择校热由来已久,但还在年年升温。目前,择校热已经从幼升小、小升初蔓延到了幼儿园。无数的家长在“赢在人生起跑线上”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之类观点的引导下,为了孩子能进名校,找关系、买学区房,支付高额择校费,绞尽脑汁择校。

  各地教育部门都曾发布过“禁择令”,然而,这些禁择令却让民众不断地失望。有道是,你禁你的,我择我的,择校热反而是有增无减,并形成了一个怪圈,一边治理一边升温,择校热似乎成了难以治愈的顽症。

  笔者几个朋友的孩子今年都面临着幼升小,大家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择校,在花费了几万元不等的择校费后,孩子们都已经报到入学。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北京小学择校费高达25万,广州小学择校费突破10万。由此看来,择校热不仅出现在郑州,而是在全国各地处处开花。

  随着择校热愈演愈烈,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就近入学的公平性已被破坏,变成要想享受优质教育,就必须承受高额的教育费用。择校人为制造了义务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被当做商品买卖,动辄几万元的择校费,已把城市贫困家庭和农村的孩子,排斥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我国取消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但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本却在不断地提高。

  在择校热背景下,高额择校费已成为一个家庭重要的教育支出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家也曾三令五申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择校费,但每到招生之时,有关名校收取择校费、关系费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家长缴纳择校费就成了无奈之举。义务教育提倡的就近入学已变身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这些择校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成了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归根结底是政府在教育上的欠账所造成的。由于长期以来对少数名校,在经费投入、教师配备、招生等各方面采取倾斜性的优惠政策,造成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巨大差距。择校热越择越热进一步加大学校间的差距,名校为提高知名度,通过举办选拔性考试抢生源,越是名校越是存在着大量的择校生,这导致学区内一些学生反而不能就近入学;普通学校则陷入了生源少、教学水平低、招生难的恶性循环。择校热无形中强化了应试需要,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学习负担,使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沦为空谈。

  目前,择校热高烧不退,择校费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在于学校间的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和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所致。家长择校的目的,就是想为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机会。因此,那些升学率高、教学设施一流、师资队伍素质过硬的学校备受家长青睐,不惜挖空心思,托关系,找门路,挤破脑袋也要进。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试问就近入学如果能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谁还会去舍近求远、走后门托关系择校?

  眼下,要让择校热降温,必须打破名校垄断优质教育资源的格局,均衡教育资源。政府将财政、政策向那些普通学校倾斜,通过行政手段引导优秀教师到普通学校、民办学校去,不断提高普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逐步缩小名校和普通学校的差距,最终实现均衡并进,形成竞争格局。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是免试就近入学的,任何学校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考试,不得收取择校生和借读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学校的招生行为,特别是要严惩那些大量招收择校生和收取择校费、以及变相收取择校费的学校。

  我们不缺根治择校热的药方,缺的是落实。累积多年的历史欠账一下子解决也不现实,但公众希望看到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而不是出台一份红头文件就了事。只有均衡学校间的教育资源,才能让每个孩子都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才能创造一个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既能得到好的教育,又能拥有一个快乐而轻松的童年。

(河南日报)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