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专题>
大学毕业生失踪案件频发 分析称毕业焦虑是主因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9-12 16:24:41

他刚被找到——今年8月31日,广州大学中文系应届毕业生、患有轻度忧郁症的小连与家人同学失去联系。几天后,服了安眠药的小连在荔湾区被寻获。

他去哪里了——今年19岁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生胡锦棠迟迟未去学校报到,他8月29日独自从江门搭乘轻轨到广州南站,到站后主动联系过父亲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

  大学毕业生 点解频失踪?

  分析显示毕业焦虑为主要原因 多为自行出走或误入传销组织

  眼下正是开学季,记者发现,不少大学生没有如期回归校园——广州大学因服安眠药入院而失踪的学生小连近日才被找到;前两天,广东工业大学又现毕业生吕遥鸿失踪,至今尚无音讯。记者分析50多名大学生失踪个案发现,很多案例有迹可循,自行出走和误入传销组织为两大原因。但一个难题在于,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失踪毫无征兆,难以预料也难以预防,其中毕业焦虑引发的失踪更应关注。

  自行出走占半数

  近来,大学生失踪事件频发:今年8月31日,广大中文系应届毕业生、患有轻度忧郁症的小连与家人、同学失去联系。几天后,小连在荔湾区被寻获:他因服用安眠药被送往医院抢救,所幸无生命危险。同时,与小连同一天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广工毕业生吕遥鸿至今仍无音讯。

  记者以“大学生失踪”为关键字在搜索引擎上检索,得出时间范围在今年内的新闻报道数目便高达43900篇,其中“出走”以及“传销”是最常见的词语。记者随机查看了近50个案例发现,其中学生自行出走的失踪原因居多,占接近半数。

  去年6月份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的小君由于就业的艰辛感觉前途渺茫,便以上网度日,并断绝了与家人联系。直到今年8月,“失踪”一年多的小君才在江苏武进市被找到。2010年,当时的中山大学大四学生徐向东于湖北宜昌一家网吧内被寻获。此前,他已“失踪”了近9个月,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一直藏身宜昌做浴足学徒。甚至在被民警寻获的数小时后,他再次不辞而别。

  除了自行出走,造成大学生失踪的“第二大杀手”是传销组织,此类情况多见于找工作的毕业生身上。今年1月,湘潭大学大二学生苏正在放寒假回家过程中失踪,20多天后在网上给同学留言称自己被传销组织控制。3月,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刘刚到韶关找工作后和家人失去联系,在警方的走访侦查下被解救。

  除了上述两大原因外,在大学生失踪案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失踪原因。今年八月份,广州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大一女生阿丽在赴清远的旅游中突然失踪。数天后,其父母就接到了陌生人电话,声称人在自己手上,并索要5000元赎金。

  不少人有毕业焦虑 仅有少数能找回

  记者发现,在失踪事件中,大一新生的失踪案例并不多见,相反,应届毕业生或大四老生的失踪案例较为常见,其中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失去踪迹的学生比例很大。

  相比于“开学焦虑”,“毕业焦虑”的推断或许与大学生的出走更为相关。在出走案例中,在就业压力前感到前途黯淡、感到悲观而出走的学生居多。去年毕业于广州某高校的大学生蔡海青,大学四年沉迷网游,最后因一门功课未补考而没能顺利毕业,在骗父母称已找到工作后,便失去音讯。

  同样临近毕业季,今年4月份厦门大学的一名女研究生,留下遗书后失踪。她的室友称其从山东老家回到厦门后,就一直不太开心,可能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心,加上毕业论文也没有完全做好。

  失踪大学生能否早日平安归来是人们尤为关注的问题。但记者发现,其中大部分人的家人长时间苦苦寻找,而有的已被证实死亡,能平安归来的不到三分之一。

  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小周是能被幸运找回的其中一个,但是被找回时已是遍体鳞伤。小周2009年毕业后找工作未果,后失踪两年多,在今年年初被发现躺在南京街头,身体非常虚弱,嘴里叫着要回家。咸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生李长峰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刚拿到毕业证第三天就离奇失踪,父母在苦寻20多天后得到噩耗,儿子已躺在殡仪馆,而且浑身是伤,头部有裂口,他生前究竟遇到什么事情却不得而知。

老父在找他——今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的吕遥鸿在广州车陂租房居住,于8月31日与家人失去联系。吕爸爸告诉记者,儿子今年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失去联系后十分着急,已向家乡福建当地派出所报警,并于9月5日从福建赶来广州,在车陂租一间房子住下来寻找儿子下落。9月6日,吕爸爸向车陂当地派出所报警。

  预防难:失踪前多无征兆

  调查发现,不少失踪者在失踪前没有任何异常,难以预料,让人无法及时阻止。记者在有关大学生失踪的新闻报道中发现,大学生在旅游途中、放假返乡、开学归校这三种情况下失踪的仅占四分之一。情况最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平白无故就失踪的,当事人在失踪前多数没有异常。如一些大学生是过分轻信同学朋友,被对方以介绍兼职或工作为由,诱骗其进传销团伙,被传销分子控制人身自由。

  学校是较为安全的地方,但也常有意外失踪发生。今年2月,北京一大学女生黄某告诉室友要下楼买东西,出去后就没有音讯,40多天后在学校一水沟里被发现。黄某室友反映,黄某失踪前还打算过几天与同学一起去天津玩,连车票都订好了。

  观点碰撞:

  专家:学校家长应“软硬兼施”

  大学生失踪问题里,主要分为心理因素和治安因素。国内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学校与家长应对学生“软硬”兼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明确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责任,而家长应对“孩子已经长大”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即便孩子已上了大学,也要与其多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此外,当下社会对大学生的宽容度还有待改善,社会应该给大学生或者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针对很多毕业生存在毕业焦虑的问题,熊丙奇认为,就业压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而,除了期盼整个社会的就业环境有所改善外,学校还应当对学生进行更好更健康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学生:职场压力大易轻信人

  针对大学生失踪的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级的陈同学谈到,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意识越来越强,加上学习以及就业压力大等原因,“想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广东金融学院的准毕业生冯同学表示,面对毕业,自己确实存在着一些焦虑的感觉,经常徘徊于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的想法之间,“不知道以后该何去何从”。对于很多大学生身陷传销而失踪的情况,他谈到,就业压力大以及现在很多大学生刚入职场时较低的待遇是造成很多大学生容易轻信别人、身陷传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师:学生应学会调节压力

  广州一家高校心理咨询师张老师指出,大学生失踪问题之所以被社会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社会给大学生过多的光环,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压力。在失踪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因为学习就业压力大而出走失踪。

  他认为,社会应给他们一个轻松的环境,而学生自身应学会一些调节压力的方法,应当勇敢地去直面问题,多与亲朋好友沟通,寻求帮助,有必要时也可以找心理专家咨询。另外,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保护能力,积累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遇到危险时懂得自救。(文/记者徐静实习生陈敬霖、吴才林)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