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时评>
去利益化是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齐 芳  时间:2013-02-21 11:17:02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侠的一篇博文《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再次提出了院士制度改革的话题。院士的平均年龄为何偏大?专家认为,院士的老龄化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院士老龄化有其必然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侠最近发表的一篇博文《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再次提出了院士制度改革的话题。院士的平均年龄为何偏大?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工程院的相关领导曾多次说明:院士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过去成绩的褒奖。在采访中,不少科技界人士表示,成果需要用时间来检验,因此被遴选为院士的时间也会相应延后。

  以诺贝尔奖得主为例,他们获奖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成果。2010年,河南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院的吴旭和王法有,曾对截至20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统计分析: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54.3784岁,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57.0331岁,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57.3194岁。而相关研究表明,诺贝尔奖得主取得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这意味着,从取得研究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认可,需要10-20年时间。

  熟悉院士增选情况的人士向透露,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几十个人。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为例,院士章程规定每次增选不得超过60个人。但实际上通常不能满额,有一次甚至只选出了29人。院士是一种终身荣誉,“进来的少,老去的多,平均年龄偏大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院士增选只设置了年龄“上限”,没有设置“下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被推荐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1/3。由于工程科技的特殊性,中国工程院被推荐人的年龄要求放宽至70岁。很明显,两院对于“超龄”被推荐人的推荐要严格很多。在近几次的院士增选中,中国科学院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2007年选出29名院士,平均年龄53.7岁,60岁以下的20人;2009年增选院士35名,平均年龄54.1岁,60岁以下的27名;2011年新当选51名院士,平均年龄是52.6岁,60岁以下的有43名。


  让院士回归荣誉称号

  两院的院士章程中,没有任何与经济或级别有关的规定。也就是说,即使被选为院士,也不应有任何特权。但现实是,被遴选为院士后,的确能更多地参与科技资源的分配,对决策有更大的影响力,甚至占有更多的科技资源——这就是院士称号能带来的最大“特权”和“利益”。

  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去除这种“特权”和“利益”,才是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在科技项目的评审中,如何确保院士们决策的公平和公正?在竞争中,如何能做到对院士和对其他人一视同仁?三四十岁是科学发现的高峰,“院士”称号可以是终身的,但在具体科研工作中院士们是不是该适时退出,把更多机会让给年轻人?如何判断兼职是否必要,是不是能确立一个公众可以进行监督的标准?

  院士自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设。据悉,进行了近两年的“改进完善院士制度”的研究已进入收尾阶段。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保持院士称号的学术性和荣誉性,不与物质利益挂钩”。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曾表示:“改进完善院士制度,就是要明确定位,正视问题。”据介绍,这份研究将针对一些制度层面的问题及社会关注的院士群体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有专家提醒,在改革院士制度的同时,社会也要破除对院士的“迷信”。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说:“院士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希望社会各界不要异化院士。”院士都有自己的学科领域,不是“万事通”;即使是在各自领域内,院士们也不是永远正确。用一颗平常心看待院士,也是保持院士称号“荣誉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此文的网友还看了:

院士解读白酒塑化剂风波:不允许人为添加
中科院院士戚正武:海口药谷发展前景可观
“烟草院士”调查组成员身份遭质疑
年龄争论无法为院士“减负”
院士朱英国:一部手机用多年 剩饭剩菜必打包
央视30分钟内白酒广告多达16种 院士发微博痛批
烟草院士进入工程院院士名单 调查结果未公布
汪忠镐院士:医术在手医德在心 医疗资源要倾向基层

 

(编辑:郑克姗)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