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发现
33块石碑呈现天后宫传奇故事
一进门,一扇2米多高、有十余枚门钉的斑驳大门吸引了市民谢阿姨的注意。蒙文雷解释说,门钉是地位和级别的象征,这扇门于清代建造,说明了妈祖文化在当时的盛行和辉煌。“从损毁程度看,这扇门保存依旧相对完好,使用的不算多,应该只是侧门。”
另外,天后宫展示区分为两个展厅。左展区展示妈祖其人、妈祖文化、妈祖庙在中国的分布、海口天后宫、天后祀奉等历史脉络、文化;右展区展示此次修缮过程中挖掘并收藏于天后宫的33块石碑以及石构件展品。展厅中还运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利用平面、空间、光影和色彩,勾勒出天后宫历史、民俗、艺术的精彩轮廓。
一块写着“天妃庙田记”的石碑非常醒目。海南省道家协会秘书长刘聃说, “田记”意味着土地证,碑文上的意思写明海口天后宫的来历。“天妃庙田记”碑文讲述的是,明代时期,一名广西五品官李珊廷途经此地,突然患病,来到当时的天后宫求教道士治病。后来病治好了,为了酬谢道士,李珊廷特地购买了天后宫附近周边的土地赠送,扩宽天后宫,达到了14.7亩地。刘聃指出,此次的修缮,不光是对文物的清理和挖掘,也对之前海口天后宫的相关历史疑问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在此次的挖掘修缮过程中,共发现33块碑文,其中两件保存达到80%以上完整。其余31块石碑上刻着“永垂不朽”四个大字外,记录了1502年至民国时候,各大商铺的名号,用于记录他们捐赠整修天后宫的款项。
此外,修缮中还挖掘出了一对门柱,“当时需要14人搬运方可,一对石柱重达4000多斤,上面刻有一副对联。写的是‘花香风浪静蜃楼月朗定禅心,海阔夜珠光天柱日高生汉色’,意蕴高远,心怀广阔。同时,挖掘出的其他石柱石础共十余件收藏于展示区内。
(编辑:余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