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明代海南州县图:黎族史研究的特殊宝库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何以端 时间:2019-05-13 09:12:18 星期一

  确证《琼台志》舆图原版为前代所绘的两个细节:左上的“昌化”舆图局部和右上的“崖州”舆图局部,其中涂以浅赭色的,为《琼台志》问世之前久已灭失的古河道。下图为当代地图上的昌化江出海口。何以端 搜集提供

  上列村名只是提出问题,未能算最终认定。不过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海南有语言专家早就提醒,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文字记录与当地人的实际读音和意思往往相差很大,需要做实地调查。

  笔者能力有限,若有专业团队实地调查,深入系统地研判《琼台志》舆图,史有明载的五百年古黎村,必能成批得到确认,粗略估计不下两百多个。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巨大的问号

  舆图村名重要性之所以无可替代,是因为在现存全部明代史料中,这些村名的绝大部分都根本没有被提及。州县舆图成了它们唯一的存在方式。

  明清陵水幅员广大,从海边伸延到当代大半个五指山市,山高林密,路险高湿,是史上开发最迟缓的地区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期依然存在“合亩制”原始经济形态的最大片区所在地。

  现存明代乃至清康熙初的全部史料,对陵水黎峒的记载通常不出沿海六七公里范围。对内陆山区黎峒的表述,不外四处:黎亭峒(今提蒙乡礼亭村一带)、岭脚峒(今隆广镇南岭脚村一带)、郎温峒与椰根峒(今三亚市南田农场北部至保亭南茂农场、三道农场一带),尤以黎亭、岭脚,提及最多。

  其实这两处,仅是陵水内陆山区进出沿海汉区最方便的天然通道而已。但官方对更深的黎峒状况,已近乎一无所知了,只有个别村名,偶然在“平黎”记载中一闪而过。

  万州情况略好。但清初之前对吊罗山附近山区及更深处的表述,通常也只是以“鹧鸪啼峒”概而括之。

  经过对《琼台志》州县舆图的初步分析,足以确证:当时必然有若干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工作队,花费大量时间,从各个天然通道深入山区,踏勘、记录、归纳、汇总,最后由专业绘图家完成此举。舍此一途,任何天才人物都不可能凭空创造。而几百年前山区的崎岖难行,瘴气弥漫,根本不是今人所能想象的!

  明代方志对深山地区认知记录的普遍粗疏,与《琼台志》州县舆图远超这个范围的精详,构成巨大反差,也因此生成一个巨大的问号: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竟能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舆图必比唐胄老

  由于正德《琼台志》是现存最早的海南地方志,所以人们总是就《琼台志》论《琼台志》,归功于其编纂者,“唐胄神话”不胫而走。

  对正德《琼台志》的史源探索,是对海南历史深层探索的必由之路。囿于主题及篇幅,本文对此的考据只能点到即止。

  没有哪个天才人物能凭空编造几百年的历史,司马迁《史记》不知集中了多少古籍。史志代代传承,有新修、有遗落才是常态。从《琼台志》中就可以确认,唐胄手头至少有四份基本完整的“旧志”,它们依次是:永乐十六年(1418年)刊行的佚名《琼州府志》(又称《永乐志》)、宣德六年(1431年)第三版的蔡微《琼海方舆志》(又称《方舆志》)、成化十四年(1478年)刊行的刘预《琼州府志》(又称《成化志》或《刘志》),以及不早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成书的王佐《琼台外记》(又称《外纪》)手稿。它们又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更早的史料。

  昌化江“北江”出海故道与现代S311省道呈斜交叉状,笔者驾车往返搜寻两次,证实毫无故道痕迹。何以端 摄

  各版既然都可能按沿革史修订舆图以符实况,那么仅看官方设置是很难找到“破绽”的。只能另辟蹊径,从传统文人不甚熟悉的水文变化入手(这正是历史地理研究胜于沿革地理研究之处),确认这批舆图并非唐胄始创,仅举两例。

  一是《琼台志》载昌化江出海口原分南北两条,并各述流经,但“其北江水于弘治辛酉(1501年)泛溢,冲埋田土,壅塞故流,俱从三家港出,至今军民病之”,直至当代。但《琼台志》“昌化”舆图,昌城南边的“北江”却是畅通的,虽然比例尺不准,但图上标注有乌坭浦、浪汴(今作浪炳)村、疍场村等地名,江流、岛屿关系清晰,足资确认。这说明,初版舆图必产生于十六世纪之前。

  二是《琼台志》“崖州”舆图中,州城正东的宁远河中有个江心洲,注名“山马地”,其东北紧邻高村堡,高村今仍存在。方志正文全无提及“山马地”,而当代宁远河东岸也没有像样的岛。紧邻州城舆图自然详细,方向也断不会搞错。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看《琼台志》及《明实录》的两条史料——

  高村陂,在州东五里。旧有大河埋塞。成化八年(1472年),判官何琛疏通,得水灌田五十余顷。

  永乐十八年三月癸已,行在户部奏:“广东崖州言所属宁远县山水暴泛,冲决田稼,漂人民,坏庐舍,已遣官核实。其租税,宜蠲免。”

  笔者推测:被埋塞的“大河”,本与主河道形成江心洲,位置大致是“州东五里”,亦即舆图的“山马地”。成化时开发高村陂,发现并“疏通”了这段故道(因系近世淤积,泥较松软)成为灌溉沟。

  何时“埋塞”?查《明实录》从明初至正德年间,崖城宁远河唯一造成水文显著变化的灾难性大洪水,只有永乐十八年即《永乐志》刊行两年之后这次。舆图的山马地,是“埋塞”前的状况,所以,当在这次大洪水之前!

  谜底:指向“永乐抚黎”

  那么,这批出色舆图源自何方?只能据理推测。

  洋务运动之前的清代,海南社会比明前期大为发展,但却一直无法描绘出像样的郡县舆图。因为山区舆图绘制绝非易事,很难靠本土力量完成。必须有专业队伍长期田野作业,踏勘、测绘、记录,财力、智力要求高,而且社会还得相对安宁,小队伍在深山活动安全不受威胁。

  “永乐抚黎”,是已知史上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的唯一时间窗。明成祖长期坚持对黎族扶持的政策,严纠地方滥政,制度性多次接见和赏赐黎峒头人,允许世袭,给予没有土司名号的土司待遇,形成官黎关系罕有的蜜月期。

  明成祖雄才大略,建树多多,对内“蛮夷向化”,对外“万邦来朝”,是他毕生的追求,为此不惜代价。抚黎如果只是皇帝出面摆摆花架子,庞大国家机器袖手旁观,是绝不可能的。拨款立项,组建高水平专业队伍深入黎峒,了解地理、民俗、村落信息,整理成果,出版上报,是几无疑问的事;“左图右史”概念下的清晰州县舆图,也就是必修课之一。

  这些成果和舆图,唯一可能刊登的地方志是永乐十六年成书的《琼州府志》。

  一个招式使老了,副作用就会养成大患。宣德后废除永乐很多大政,包括与琼州府行政机构矛盾尖锐的“抚黎官”体制,此后海南官场对该体制深恶痛绝,相关记载也必被删削净尽,只剩批判。

  正德《琼台志》现存本中,总共有37处提及《永乐志》,词条包含沿革、地理、水利、物产、建筑、军事、人物各部分,囊括了地方志的主要方面。唐胄在该志关于贡生的一条按语说,凡年代出入者皆以“永乐十六年志为主”,“以其时近也”,又有一处人名,唐胄指出《永乐志》与他志字形的细微差别,足见他手头持有该志。

  除了不敢触动永乐帝言行记载外,《琼台志》必然对永乐《琼州府志》其他“抚黎”记载严加删削,相关史料就此亡佚。由于这批舆图水平高,无可替代,看上去又无关抚黎而得以保存,留下了一个特殊形态的原始数据库。至于它们怎么来的,《永乐志》亡佚后就再无人知晓了。看来永乐瑰宝的丢失,远不止七下西洋的宝船设计图啊!

  对《琼台志》的史源探索刚刚开始,更多秘密会陆续浮出。一旦确证州县舆图源于永乐,那么这一大批古黎村的明文记载史,就是至少600多年了。

  以孤本存留至今的《琼台志》《万历志》,实在是黎族史研究之幸!

 

相关链接:

凝结黎族精湛技艺 海南保亭船型屋是这样建成的
海南周刊|五彩黎韵: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剪纸艺术家周烨:剪出黎族文化最美风华
精品黎锦走出去 上百件黎族传统织锦服饰全国巡展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