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季国平谈戏剧创作:根植沃土 笔下归真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尤梦瑜、宋国强、 时间:2020-11-14 09:30:27 星期六

剧本,呈现的是千姿百态的世间纷繁,凝练的是升华于世的思想哲理。戏剧的骨架与灵魂首先要搭建在一部有力的剧本之上。

10月25日至30日,“中国剧协2020年重点题材改稿会”暨“中国戏剧家协会2020年大湾区中青年创作人才高研班”在海口举行。海南日报记者专访了前来参加该活动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戏剧博士季国平。

常年致力于戏剧工作的季国平对“一个好本子”有着自己清晰的定义与判断标准。采访中,季国平不仅分享了他眼中好剧本的标准,同时,作为一名多年来关注海南琼剧发展的戏剧专家,他也为海南琼剧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

历史传奇琼剧《冼夫人》。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好剧本离不开文化的滋养

“不仅是对戏剧剧本而言,任何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该是思想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根本。将一个剧本再现到舞台上,也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像人一样,既有自身气质,又有外在衣装。”在季国平的眼中,优秀的剧本有着明确的标准与规范。

在他看来,一部优秀的舞台剧要有深刻的思想、动人的形象,对于戏曲作品而言,还要有令人动容的情感注入,这诸多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在一个剧本之中。思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人物、情节、情感等自然流露出来,这也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季国平特别提到了戏曲剧本创作的特殊性。戏曲是中国人创造的独有而又精彩的艺术样式,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息息相关。

“戏曲剧本和其他种类剧本的创作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但也有着鲜明的差异。话剧剧本的样式相对较自由,相比之下,戏曲剧本的创作则更像是‘戴着镣铐跳舞’,因为比起话剧,戏曲剧本要受到戏曲艺术形式的制约和规定,在这一点上倒有些像古典律诗的写作,而地方戏剧本还要关照到地方剧种的方言、音乐和风土人情的特点。”季国平说,全国拥有300多个地方剧种,这些剧种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唱腔音乐和方言民俗。没有通用于各剧种的戏曲剧本,不同剧种之间经常相互移植和改编,但移植时一定要对剧本做“匹配”剧种的改编。这也正是为何近年来许多年轻创作者在创作戏曲剧本时难以收获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他们缺乏对戏曲剧本和剧种的深刻理解和认知。

戏曲艺术中,唱亦是说,说亦是唱,体现的是语言和音乐的融合。季国平表示:“在中国戏曲中,戏剧语言直接关系到一个戏曲剧本能不能被唱得出来,所以,地方剧种剧本的创作者最好是该地方语系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滋养出的剧作家,这样,剧本才能与舞台的二度表演更好地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效果。”

身处戏剧界数十年,季国平直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与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戏剧剧本创作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从剧本创作整体来看,依旧薄弱,缺乏“高峰”,新戏不少,好戏不多。他表示:“艺术创作一定要尊重艺术规律,一定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汲取营养,一定是剧作家有感而发,是‘我要写’而不是简单地‘要我写’,否则很难出好戏。”

(编辑:陈德文)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