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海南渔民和民间航海针经《更路簿》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于伟慧 郑善 时间:2010-09-08 15:38:59 星期三

  很多人没听说过《更路簿》。所谓《更路簿》,也叫航海针经,是海南渔民祖祖辈辈的传抄本。据专家考证,《更路簿》大概形成于明末清初,它记载了由海南东部文昌的清澜港和琼海的潭门港航行至东南亚各地,尤其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以及西南沙群岛各岛礁之间的航海针位和更数。可以说,在没有精确的航海图标和卫星定位系统的年代,流传于海南渔民手中的《更路簿》,是帆船时期渔民远洋必备的航海“秘笈”和保护神!这些看似简陋的手抄本,流淌的是一代代渔民在长年实践中积累的集体智慧,和他们无畏于大海的勇气和果敢。

  本文将为您介绍鲜为人知的《更路簿》,揭密海南渔民在西沙、南沙的闯海人生。

  传统木帆船。解放前,渔民去西沙、南沙都是乘二桅或三桅风帆船。二桅船载重二三十吨,三桅船载重三四十吨。(图片选自《文昌县志》)

  “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宋《琼管志》中对南海海域有这样的描述,这也是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最早地名。南海旧称“涨海”,这片自古就被认为是暗礁密布、凶险难行的海域,浩淼宽阔,神秘无边,是物产丰富的资源宝库,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

  神秘《更路簿》

  自古以来,生长于南海之滨的海南渔民就活动在这片神奇的海域上,他们一代又一代与大海搏击,在风浪中闯荡,自如穿梭于南海诸岛间。“船从海上行,浪从船下过”,洲、岛、礁、滩是他们的坐标,云、风、雨、浪是他们的伙伴,在没有精确航海图标的年代,渔民们靠什么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之中?

  1977年,有关专家在文昌和琼海调查时,发现了四本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更路簿》。这些《更路簿》都是渔民祖祖辈辈的传抄本。它记载了由海南东部文昌的清澜港和琼海的潭门港航行至东南亚各地,尤其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以及西南沙群岛各岛礁之间的航海针位和更数(即航向和航程。过去渔民出海要点香,以香枝算更,一般以顺风计,一更10海里)。其中记录了渔民对西沙群岛常用的传统地名33处,南沙群岛常用的传统地名72处。

  曾有专家参照《更路簿》指示的航海针位和更数,绘制了一张南中国海航海图,与现代手段测绘的航海图惊人地相似!南中国海三百余万平方公里,仅凭经验和简陋的罗盘,没有数百上千年的积累,是很难产生《更路簿》这样精确的航海图的。据专家考证,《更路簿》大概形成于明末清初。这说明,海南渔民世代在南海西沙、南沙群岛航行和从事渔业生产,与西沙、南沙群岛连成了血脉关系,并构筑了南海的历史。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