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民风民俗
海南渔民和民间航海针经《更路簿》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于伟慧 郑善 时间:2010-09-08 15:38:59 星期三

  寻找《更路簿》

  来到琼海潭门港,一提起《更路簿》,渔民都对它十分熟悉,但随着卫星定位的使用,它已经渐渐地从往返西沙、南沙的渔船上淡出。

  《更路簿》也称航海针经,是帆船时期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秘本”。在过去的年代里,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但随着老船长一个个的离世,《更路簿》已难得一见。

  潭门渔民协会会长麦邦奋说:“现在的渔船大都使用了卫星定位,《更路簿》用得越来越少,建新房,搬新家,包括海难,都使得《更路簿》在减少。而个别老渔民手中存留的,也陆续地交到相关部门作为研究收藏。”

  经过不断打听,最终在潭门镇文教村老轮机长苏承芬老人的家中,我们找到了《更路簿》。

  老人今年72岁,从十几岁起就出海打鱼,往返于潭门与南沙之间,这位同风浪打一辈子交道的老南沙对《更路簿》有着特殊的感情。

  说话间,老人拿出一个一米多长的细铁桶,一个小盒子,还有一个塑料包裹,看上去这些东西已经封存很久:细铁桶已经生锈了,塑料包裹上也有一层灰尘。

  打开细铁桶,里面装的是三张不同版本的西沙南沙地图,而那个小盒子打开盖子之后是一个罗盘,那个塑料包裹里面便是《更路簿》。

  揭开厚厚的塑料布,再打开两层报纸,包裹里是一个泛黄的小本子。翻开小本子,里面有铅笔、圆珠笔记录的痕迹,还有蜡笔画的各种图形标记,“自黄山马去丑未,用壬丙已亥,三更收。对西北。自黄山马去牛厄,用乾巽,三更。对东南。”这些天书般的文字,看得我们如云里雾里。

  据有关记载,随着航线贸易的发展,民国以后,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产的海南渔民日益增多。每当立冬或冬至时节,渔民就趁东北信风扬帆南下,直至第二年清明或端阳节前后,再趁西南信风回航。一般是先至南沙,后转移西沙、中沙。(图片选自《文昌县志》)

  为什么叫《更路簿》?老人解释说,“更”是航海人习惯使用的长度单位,一更等于10海里,“路”是指航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路线,“簿”就是指薄薄的本子。“别看它本子小,这可是以前去南沙最为宝贵的航海图。”老人说。

  渔民手中流传的《更路簿》全部都是手抄本,苏承芬的这本是上世纪80年代从一位老船长手中抄下来的。

  该簿共分八篇,第四、五、八篇无标题,其中以第一篇《立东海更路》、第二篇《立北海各线更路相对》最为重要。

  第一篇开头写到:“自大潭过东海,用乾撰驶到十二更,便半转回乾撰巳亥,约有十五更。”

  文中“自大潭过东海”,就是指船从潭门开往西沙,“东海”是潭门人以前对西沙的称谓,这里记录了航向和航程,还记录了西沙群岛的17个地名。

  在第二篇中,讲渔船从西沙群岛三塘(即蓬勃礁)白峙仔(即盘石屿)到南沙群岛北面的双峙(即双子礁),以及在南沙群岛各地之间的航向与更数,记录了南沙群岛的地名60个。老人说,现在潭门去南沙的渔民还在走这条航线。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