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一篇帖子引发热议 有偿带孙前卫还是无奈? 图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时间:2011-02-18 10:33:51

    分析

    不再养儿防老 所以带孙有偿

    老人帮子女带孙子,要付出体力和精力,还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回报,说他们是自己儿女的“免费保姆”并不为过。如今很多老人不愿意再继续充当“免费保姆”,而主张“有偿带孙”或者是向子女素要“带孙费”,虽然在情理上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却既不违法,也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不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宽容待之。

    做子女的首先应该认识到,从法律角度来说,自己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但是父母却没有免费帮助自己带孩子的法定责任。尽管这种涉及亲情关系、家庭伦理的事情,不能简单地以法律条文去规范,但父母如果拒绝帮助自己带孩子,确实并不违反国家法律。

    其次,父母虽然基于亲情和血缘关系可以免费帮子女带孩子,有些时候甚至还要往里倒贴钱,但是如果他们去帮助别人带孩子,做保姆,却能获得一笔劳动报酬。从这个角度而言,让父母充当自己的“免费保姆”,实际上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啃老”,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所以,子女在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的同时,应该考虑到父母的困难和损失,除了支付孩子的生活费用以外,适当地给予父母一些劳动报酬,也是应该的。

    从根本上来说,现如今的父母拒绝再做子女的“免费保姆”,开始提出“有偿带孙”的要求,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养老机制改变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冲击。因为以前是父母帮子女带孩子,父母老了以后子女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其中多少有一种“交换”的成分在里面。而现在很多父母都有了养老保障,老有所依之后不再依赖传统的“养儿防老”,不愿再免费帮子女带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尽管从感情上说,这些主张“有偿带孙”的老人显得有些另类和前卫,但社会应该慢慢改变传统认识,从下意识地抵制到宽容对待,再到逐渐接受才行。(苑广阔)

    评判

    老人索要的是权利不是“带孙费”

    坊间有一种说法:“没有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当孙子”。这话也是实情。刨除隔辈亲的因素不说,尽管带小孙子可以给老年人孤独乏味的生活增添许多欢声笑语,能够消愁解闷儿,但老人替子女带孩子实则是苦差事,操劳、操心、烦心,是良心事,更是责任活,甚至是常常费力不讨好。万一孩子出现什么闪失,轻则看脸色、听小话,重则家庭起纷争,饱受精神折磨。发生在北京石景山的一起家庭纠纷就是一例:三岁的乐乐趁姥爷打盹儿的工夫爬出窗户,不幸从12层楼坠亡,孩子父亲因此状告岳父,并索赔30万精神损失费。对此,乐乐姥爷想不通:“他向我要精神损失,我的精神损失找谁要呢?我女儿的精神损害找谁要?我给他看孩子,一分钱没要,还不停往里搭钱。”

    的确,这笔账不大好算清楚,但从外婆索要“带孙费”到父亲起诉姥爷看护不力索赔30万,其中的善意提醒是清晰的,义务归义务,权利归权利,即使是骨肉相连、亲情使然,权利意识也不可黯然。有偿带孙,这似乎有点不合乎人情常理,是典型的“谈钱伤感情”。但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亲情与权利的博弈中,发出了维护老人自身权利的最强音。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婆索要的是权利,是祈求社会尽快解放看护孩子老人的呐喊,而不是“带孙费”。

    更为重要的,各级政府也应当重视幼儿教育问题,在社区内就近建立更多的家长从经济能力上能够承受的幼教机构,让年轻的父母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幼教机构才是最合适、最佳的选择,老人的负担就自然解除了。(徐云鹏)

(编辑:童言)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