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转正
无证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但因为没有足够学位,如果一刀切清掉,却又会造成新的入园难
入园难、入园贵最终把一部分孩子挡在了“正规军”之外,使他们不得不选择平民收费的“山寨”幼儿园。
这些无证的、有着私塾性质的幼儿园主要位于外来人口集中的城中村,入读者多数是“缺钱缺关系”的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据悉,广东全省有5000多所这样的“无证幼儿园”。
周炎(化名)在广州东圃城中村开办的幼儿园就是其中一家。
这是一栋两层小楼,占地面积约70多平方米,一楼门前有个2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可供孩子们做游戏和运动。每月租金2200多元。
目前该幼儿园共有45名学生,但常年有约1/3的孩子在流动,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有的随父母回老家之后就不再回来上学。“幼儿园的全部收入来自学费,目前收费标准为每人每月400元。”周炎说,“像我们这些幼儿园是很难提价的,家长的收入本身就不高,即使每月400元,已经占整个家庭收入的1/4了。”
周炎并不忌讳幼儿园的“无证开办”。
据了解,按照现行规定,要办一家幼儿园必须提供房屋检验合格证、消防许可证、食品卫生证、保育员健康证,只有四证齐全了,教育部门才会接受材料,然后再审批给予办园。
“城中村的楼宇多是握手楼、亲嘴楼,单是消防许可证就不可能办得下来。”周炎话锋一转,“但几万人口的城中村对幼儿园确有需求。”
一边是不合格的资质,一边是巨大的需求,山寨式的幼儿园不仅在城中村内徘徊,而且在祈福新村、华南碧桂园、华景新城等大型楼盘社区,也逐渐形成了藏于民宅内的“私塾”性质的幼儿园,每个房子招收6至10名幼儿;有的别墅式幼儿园最多可招30人左右。
省人大代表朱烈玉认为,之所以产生“山寨”幼儿园,是供需关系不平衡决定的,市场有需求,政府不该一味打压。他建议,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审查标准,令这些幼儿园有合法的生存空间;同时加强监管确保安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如果仅仅是由于安全问题、办学质量等被取缔,还是会死灰复燃,“政府资金注入,帮助其改善,这是比较好的解决方式。经过办学资质审核,成为正式的有办学资质的幼儿园。”
针对“财政投入少—公办学位紧缺—入园难、入园贵”连锁问题催生的“山寨”幼儿园市场,在广东省学前教育三年计划中看到了解决的希望。
“无证幼儿园虽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但因为没有足够学位,却又有社会需求。如果一刀切清掉,却又会造成新的入园难问题,所以只能逐步清理。”朱超华曾公开表示。
“这些山寨幼儿园的整改、收编还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学前教育的师资问题。”关萍说,目前广东学前教育还存在师资弱化、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据了解,由于待遇低,幼教队伍流动性大,难以留住高素质人才。番禺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珈坦言,“政府在建设普惠园的时候,必须把教师待遇问题也一并纳入,才能有成效。”
记者在《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看到,该市提出“力争到2013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民办幼儿园比例达到50%以上”。而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广州12个区、县级市开始征收1亿元的学前教育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助专项经费。
业内一位资深人士意味深长地说,希望财政能真正投入,补贴民办幼儿园,让市民子女读幼儿园无须再“拼爹”、“拼房”。记者 谢苗枫广州、深圳报道 策划统筹 王军
(编辑: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