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 
您当前的位置 : 教育>教育新闻>
虐童案激化美俄人权之争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谢亚宏 李博雅  时间:2013-02-20 08:45:40

  2月18日晚,俄总统儿童权利全权代表阿斯塔霍夫在推特上称,一个名叫库兹明的俄罗斯儿童1月21日死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领养家庭中。孩子身上有多处瘀伤,说明他遭到了养父母的殴打。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19日为死去的俄罗斯孤儿进行了起立默哀;杜马副主席涅维洛夫表示,库兹明还有一个弟弟生活在美国,美政府必须限期返还。

  俄国家杜马安全与反腐委员会雅罗瓦娅18日也表示,俄方并不是从美官方获此消息,而且该案件也未刑事立案,这都说明美政府故意掩盖事实和不作为。为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俄呼吁尽快建立有效机制,监督俄罗斯被领养儿童在美的生活情况。一位名叫安纳托利的俄罗斯职员告诉本报记者,儿童是弱势群体,在海外的孤儿更是如此。同时,国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孤儿留在国内被国内的家庭抚养,而不是简单地送到国外。一名叫“尤里·萨达罗夫”的网友甚至表示,儿童不是石油天然气,他们之中很可能有未来的加加林或柴可夫斯基,应该让他们在国内接受良好教育。

  在俄认定美不作为的同时,美国务院发言人纽兰18日却表示,国务院知晓该案件,并称“美国非常重视儿童的福利,特别是被收养儿童的福利”。她表示美将继续协助俄使领馆与得州当地官员联系以便进行深入调查。

  据美国务院的统计,2011年美国家庭共领养了约1000名俄罗斯儿童。2012年虽有所下降,但俄仍是美家庭最主要的收养儿童来源国之一。在收养数量下降的同时,美国家庭虐待俄儿童的案件却屡有发生。为此,俄于2012年12月通过了“季马·雅科夫列夫法案”(纪念2008年在美死去的俄孤儿,又称“反马格尼茨基法案”),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禁止美家庭领养俄儿童。该法案使得两国此前签署的2012年11月1日生效的俄美领养协议夭折。

  美认为“季马·雅科夫列夫法案”是针对美国制裁俄罗斯的“马格尼茨基法案”的报复性法案。在俄看来,“马格尼茨基法案”干涉了俄人权内政,对俄美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两国关系因此滑坡。而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在如何处理与俄罗斯人权的分歧问题上也颇为纠结。考虑到美需要依靠俄陆路向其在阿富汗的军队运送物资,也需要借助俄控制和遏制伊朗发展核武器,奥巴马为此曾反对“马格尼茨基法案”,但最终迫于国会压力而妥协,从而使因叙利亚问题业已降温的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奥巴马第二任期伊始时,布鲁金斯学会的外交政策研究学者们向他谏言,应借推进与俄在裁减核武器新条约方面的合作机遇,争取寻求两国关系的回暖。在这一大背景下,虐童事件未必会再次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阅读此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提高幼师心理门槛杜绝虐童悲剧
虐童体罚学生频发 专家:提高幼儿园办园准入门槛
浙江虐童女幼师称爱孩子 无力赔偿哭求原谅
深圳再现虐童致死案 6岁男童被父亲用皮带抽死
温岭虐童女老师外出打工 不愿意向受害者道歉
深度调查:虐童教师颜艳红是个怎样的“90后”
虐童幼师无罪释放续:孩子家长准备起诉幼儿园
媒体评浙江虐童案撤案:司法不盲从于舆论

 

(编辑:郑克姗)

网友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