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八旬教授 古体诗译《神曲》
来源: 海口网 作者:彭桐 时间:2017-03-15 09:11:07 星期三

  C  白话神译获点赞

  方法论提供读懂但丁路径

  肖天佑不仅谈《神曲》的中国翻译状况及自己的翻译理念,还谈薄伽丘、卡尔维诺等欧洲文艺历史上代表性人物,详细阐述但丁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以及其以政治为业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处环境中的方言与其他语种的不同。肖天佑翻译《神曲》和他健谈、渊博的知识、学术严谨的态度与作风等,均让参加读书会的作家诗人和专家学者们颇感意外,赞叹不已。

  “肖教授是国家级专家、著名学者,作为来度假的旅琼学者,参与了海南的文化创造。八旬高龄还做翻译世界文学巅峰之作这么有意义的事,真的很感人!”省人大代表、国新书苑董事长黄桂提如感慨地说。

  “我要向译者致敬!”几年前读过肖天佑所译卡尔维诺《美国讲稿》的著名诗人蒋浩说,这部译作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精神支援,对他个人的写作转型产生过重大影响,或许影响到了他这一代诗人的写作样态。像肖教授这样的老翻译家,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翻译道德,更是知识分子精神,其每部译作都让他“很震惊,醍醐灌顶”,他认为肖教授是真正好的译者,不仅精通外文,中文也很棒。海南知名诗人陈波来说,肖天佑的译本,将译文中上下文的语境联系起来,既生动又准确,充分体现了他学贯中西的学养。还费很多功夫去查证相关资料,展现出的严谨治学精神,也令人敬仰。

  “不满于已有《神曲》翻译的局限和弊端,肖天佑教授的新译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中国古体诗的元素和形式,在我看来,就是力图在兼顾两种文化的共性或可通约性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新的形式!”海南著名青年学者李音认为,肖教授的这种尝试有老一辈学者的文化自信,不仅考虑到但丁不是一个现代诗人,而是一个古典诗人;而且不愿意浪费中国底蕴深厚的诗歌文化传统资源,因而放弃用白话自由体翻译《神曲》,反复琢磨两种语言的音节和韵律,尝试将之驯化成我们汉语的古诗模样,恢复《神曲》古意,也是以汉语为中心,“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模仿古诗来翻译《神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文化实践,不同风格和面貌的译本并读,会丰富或解放、甚至修正我们对但丁的想象和理解,提醒我们注意但丁所生存的历史世界!”

  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副主席马良说,肖教授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意大利语学者之一,在语言的准确性上,超过绝大部分译者,作为后译者可以参考前人,同时也发现了前译的不少差错,这是新版《神曲》的一个贡献。肖教授的译本较此前版本更通俗易懂,这和他自身翻译前的反复思考定位有关。《神曲》在中国多少有些被神化了,肖教授“祛魅”版的《神曲》或比较接近其本来面目。先译卡尔维诺,再译《十日谈》,最后攻克《神曲》,意大利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肖教授“倒过来”译了不少,“他把《神曲》放在最后,不偶然,这是顶峰中的顶峰,皇冠上的明珠。希望肖教授早日完成全译本,这不仅是他个人梦想的实现,也是中国文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

  “肖先生很了不起,为中国读者阅读汉文《神曲》负起了担当。律诗、白话、不需看注释,极尽翻译之准确,极尽阅读之快意。难度极大,却驾轻就熟,足见其对《神曲》研究之深刻,对东西方文字修辞理解之精到!”海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海南省文学院院长梅国云认为,肖教授用古诗体的白话形式翻译700年前的《神曲》,用心良苦,不仅亮点多,意义大,还有让人特别享受的微妙之处,“他不只是把西文难言之意地《神曲》用汉文准确直白地为我们用古体诗翻译过来了,还为我们提供了用中文翻译西洋文的方法论!”

  “肖教授的讲座唤起了大学时代阅读《神曲》的记忆,也让我们思考今天该如何读但丁?!”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刘复生说,当年不能读懂存在理解能力方面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找到进入《神曲》的解释学的方法论。重新听取肖天佑的有关讲解,令人忽然意识到可能找到了阅读《神曲》的路径,“《神曲》从来就不是一个纯文学的文本,把它当做了一个超历史、超地域的人类文化的经典,甚至是一个‘纯文学’的文本来阅读,永远都进入不了《神曲》。政治斗争以及对社会政治局面的思考,贯穿了但丁完整的写作过程。但丁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文学写作从来都是他政治生涯的延伸和变形。如果不理解但丁所处的整个世界,我们对《神曲》的了解永远只能在一知半解的修辞层面!”

  ■个人简介

  肖天佑,著名意大利语言文学教授。1937年生于湖北省。1955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第二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意大利语言文学系学习。1960年毕业回国,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外国语大学)工作。1961年底调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意大利语言文学,先后担任该校意大利语教研室主任、外语系副主任、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至2001年退休。1992年被派往我国驻意大利使馆商务处工作,担任一等商务秘书、代理商务参赞等职务,1996年回国后被授予国家级特殊贡献奖。2006年获佩鲁贾外国人大学授予的“意大利语言文化大使”荣誉称号。

  曾任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意大利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参加《意汉字典》的编辑工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翻译工作。出版过《意大利语语法》、《自学意大利语》;译作主要有《十日谈》、《神曲》、《玛丽安娜·西尔卡》、《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寒冬夜行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帕洛马尔》、《美国讲稿》、《餐饮也是媒体》等。

 

 

相关链接:

冉正万谈文学文学:从生活中来 到人性中去
晓剑:文学记录在文化思考中进行
读《王蒙王干对话录》:理性审慎地直面文学弊端
作家雪漠海南谈文学创作:再续写一段鸿雪因缘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