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现场听众):我们家孩子十岁,他的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一点,现在他的年龄段给他做哪方面培养能够改变。
卢勤(“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主编):内向的孩子是有智慧的孩子,像我这种智慧比较少一点,比较好说,内向孩子有智慧,会思考,思考的孩子有他特别的地方,不要把他内向的东西扼杀了,同时给他一点机会,让他前面讲讲话,让他表现自己。
提问(现场听众):让他去,他不去。
卢勤(“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主编):慢慢来,现在家里摆一个课堂,你们当学校当老师先从小课堂开始,慢慢走进大课堂。给他一个小环境,再给一个大环境,把他的勇气培养出来。
提问(现场听众):我来自农村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中央财经大学,但是到了大学以后,中国教育的体制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上课的时候,教授讲的非常简单的问题,考试都是特别简单的,甚至在考试之前老师会把答案给你泄露了,或者考试题给你说了,所以在学校没有任何的压力,我一直很迷茫,因为我是学法律的,将来要参加司法考试,当律师,或者要考研。那个司法考试也不会好过的,但是我现在没有一种信念,前景很渺茫。
提问(现场听众):我是大四应届毕业生,希望您对大学生心理脆弱问题给一定的建议?
卢勤(“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主编):首先非常感谢敬佩你们,能够历经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真是很不容易,没有自杀就不错了。这种环境实在让人真的受不了,但是你们能挺住就不错了,为什么感觉大学以后老师觉得很简单呢,就是你基础比较好,你们有这种愿望。但是告诉你大学学习不是学知识的,大学是一种社会环境,是在学习怎么去自己学习。跟中学完全两样,大学老师给你点拨之后,真正人是自己学习的,要学法律要经过一些案例,可以找一些搞法律的人交流,让老师交给你这个案子怎么判,那个案子,是不可能的。就是利用你闲暇的时间,别人在喝咖啡的时候,在打球玩的时候,你可能在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我觉得你可以把你的空余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找一些法律界的人交交朋友,这可能对将来有用。
提问(现场听众):大学讲课的时候,有的是博士上课,讲得非常深奥,我就是从初中开始没有听老师一节课,凭自学。大学博士或者博士后讲的话,根本听不懂。
卢勤(“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主编):听不懂回去找这个老师交流,看哪个老师比较喜欢他,下去找这个老师交流。大学的老师愿意喜欢提问的学生,可以找他交流。让课堂都讲明白可能不太容易。
提问(现场听众):我儿子14岁,特别喜欢NBA篮球,作业都不怎么看书,这个我比较苦恼。
卢勤(“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主编):喜欢篮球,这是两个概念,喜欢篮球是好事,但是东西不要混乱,这是一个坏习惯,得找一个机会跟他谈一下,怎么让他养成好习惯,要重复做一件事才能养成,但是这么大了,改起来挺难的。告诉他将来要做一些负责任的工作,整齐的工作对他有影响,跟他说打球技能型的东西,如果稍一忽视就会吃大亏。
(编辑:曹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