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6岁儿童不须认字不须复杂运算
家长:不会认字孩子可以上好小学吗?
《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的数学能力,“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认为《指南》中的这些“学习能力”的标准太低。女儿5岁的廖新妙说:“只会10以内加减,不会认字,孩子能读到好小学吗?现在,好一点的小学,哪一所不考试或面试?即使进得了好小学,成绩又能赶得上吗?”
据调查,超过45%的广东家长曾经带孩子参加过早教。65.3%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和技能。在关于“你为什么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调查中,有约33%的家长选择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越早越好,才能越多越好,比例超过1/3。
麦志强分析,教育目的偏差导致早期教育的“小学化”、“成人化”和“未来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厌倦上学。
调查表明,我国学生的厌学情绪呈现出低龄化现象,厌学率出现年年增高的态势。这些厌学者中大部分都有着过早接受知识教育的经历,过早受到过“小学化”的灌输式教育。他说,中国父母在幼儿教育方面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做父母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编辑:童言)